在新的发展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7-08-15 09:41   中国社会科学网   肖贵清

习近平总书记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全面总结了五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重要发展成就,提出了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理论命题,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贯穿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一条主线。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战略判断,符合我国发展实际,准确把握了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在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正确理解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这个新的理论命题,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既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又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动性,既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要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坚持和拓展中国发展道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何情况下都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总依据,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统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呈现出一个递次推进的动态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现代化等具体发展阶段前后接续,共同构成了整体性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每一具体阶段目标的实现,都意味着社会的内在发展与转型,意味着进一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总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到改革开放之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阶段。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新时期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跃升世界第二,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期。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中高速稳定增长,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全球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以及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社会发展整体转型升级,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第三个阶段是2020—205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也是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在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继续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不断迈进,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为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进行制度革新和制度积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加快推进各方面制度成熟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阶段。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要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还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与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建立、发展、完善到最终成熟定型的历史过程。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从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制度完善、制度保障、制度衔接上进行系统创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和定型。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中写下精彩篇章。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初步形成。站在决胜全面小康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解答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课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优化国家治理结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实际效能,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实现现代化国家的长治久安,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创新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方位推进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解决新的时代课题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推进治国理政新实践,同时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新的实践相结合,并根据时代特征和现实国情赋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创新需要同实践发展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善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理论概括,这是赢得新的伟大斗争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起点上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需要系统总结近4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系统总结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平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路径,系统总结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党治国治军的丰富经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用中国理论解决好中国问题,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也为全球治理和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