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醒龙委员:没有情怀,没有胸怀,文学创作就会错失历史与时代提供的千载良机

2020-01-11 11:01   长江云  

记者提问:前不久,您做客央视《故事里的中国》,再“弹”《凤凰琴》这一经典文艺作品。您当选省文联主席后,用一年多时间进行基层文艺工作调研,将全省103个县市区全部走了一遍。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对此,您认为应如何落实,有何具体建议?



刘醒龙委员回答:

《凤凰琴》这部中篇小说是1992年创作的,当年曾引起很大反响,除了文学艺术上的意义,社会效果也很好。2019年12月1日,晚八点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故事里的中国·凤凰琴》是用新媒体方式回顾经典的成功尝试。回首《凤凰琴》的创作,我体会:首先,文艺创作的确是心急吃不得热豆腐。一部作品,就像《凤凰琴》,二十几年后重新看来,还有十足魅力,还能感动人心。

文学创作一定要有这种不能急,也不能不急的情怀和胸怀。没有情怀,没有胸怀,文学创作就会错失历史与时代提供的千载良机。比如当下我们面对的扶贫攻坚,全国上下整体实现小康的中华民族五千年之大变局,明明是一部伟大史诗的格局,如果情怀不够,胸怀有限,就有可能弄得像是某个小地方的传奇,像是茶余饭后的可有可无的谈资。比如湖北最东边的龙感湖,新近几年,每年都有天鹅飞来过冬,去年已经增加到近八万只天鹅,并且还能就近与生活在湿地农田周边的农户友好相处。这当然得益于湖北地段一千多公里的长江中游生态大为改善。这种从恶劣到改善的过程,如同从贫困奔向小康,后来者往往会不知前行者所经历的艰苦卓绝,不了解一项看似日常生活中的衣食起居的平常改变,其中所包含天翻地覆的伟大意义。而将此中伟大历程书写出与表现出来,是我们这一代与所有奋斗者一起奋斗的作家和艺术家们共同的职责。

湖北的现实发展越来越快,湖北的作家和艺术家需要创作出更多与这种现实发展相匹配的精品力作,用自己的作品讲述湖北当代故事,塑造湖北形象,用层出不穷的好作品来记录当代,影响当代,告诉未来,影响未来。

(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刘剑、谢珍、毛捷、牛寅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