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雨”精准滴灌 为企业纾困

2020-04-13 08:34   湖北日报  

减免税费、稳岗返还、延缴社保、下调利率……3月12日,湖北打出“组合拳”为企业纾困解难,帮扶企业渡难关。这些政策“及时雨”是否精准滴灌到企业?

4月7日,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企业服务组召开推动政策落实落地视频会议传出信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0条”企业知晓率超91%,相关政策正在加大落地落实,为企业复工复产蓄能。

协力落实好政策

多方情况显示,在省政府发布《湖北省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0条”)后,相关部门纷纷行动起来,优化金融服务、落实税负减免、全力稳岗就业、扩大有效需求,齐心协力帮扶企业复工复产。不到一月,各方拿出了落实“进度表”。

金融,缓解压力——

面对疫情对年初信贷投放的不利影响,争取内部转移定价下调、争取再贷款专用贷款额、贷款本息延期展期,努力扩大信贷规模、降低融资成本,精准支持复工复产和春耕备耕等重点领域。在已发放303亿元复工复产专项再贷款基础上,人行武汉分行争取总行追加了200亿元额度;同时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127.43亿元,支持春耕备耕。湖北证监局支持企业开展再融资、首发融资、债券融资,缓解上市企业资金压力。

据悉,截至3月末全省各项贷款余额5.4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736家重点名单企业获贷305.64亿元,加权平均利率2.66%。

税费,降低成本——

省税务局、省人社厅、武汉海关、省能源局等迅速出台阶段性减税降费细化措施。截至3月31日,对275家企业免征增值税504.7万元,为7家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办理增量留抵退税款3320.5万元;2-3月合计减免养老保险费9.6亿元;全面落实企业用电费用“九五折”,2-3月为企业实际优惠电费1.66亿元,减免容量电费6.77亿元。

稳岗,保障民生——

省人社厅牵头,加快建立省级协调、省际合作等工作机制,服务返岗就业。截至4月5日,全省累计570.29万人返岗就业;网上春风行动发布岗位信息340多万个,举办网络招聘会1164场,提供岗位156万个;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对321家企业发放吸纳就业补贴2449.9万元。

需求,畅通循环——

围绕扩投资、提消费、稳外贸,省发改、经信、财政等部门,每日监测调度,打通经济循环。截至4月6日,全省亿元以上项目复工率96.8%,除武汉市外其他市州复工率100%;全力争取中央投资,已报送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1030个,新增中央特别国债项目5219个;大力推动线上消费新模式,2月24日-3月25日,全省电商平台共配送生活物资2276.53万单。

地方政府出新招

为降低疫情对经济影响,我省地方也创新不断,实招频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政策“一表清”,帮助企业用足惠企红利——

在宜昌,市政府发布的《疫情期间稳产稳企稳业政策“一表清”》,梳理汇总了国家、省、市财政金融、降本减负、稳岗就业、畅通经济循环、扩大有效投资、春耕和农业生产、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等8个方面90条支持政策,确保企业用好用活相关政策。

“千名干部进千企”,面对面纾难解困——

十堰,建立市级领导分片包联机制,组织暖企惠企行动,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全市(含县市区)共组织1572名党员干部成立420支工作队下沉到1166家企业,开展“面对面、点对点”服务,帮助市场主体协调解决物流运输、用工需求、金融信贷、权证办理等各种难题。

“首席服务官”,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十堰聚焦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复工率、当日实物量等核心指标,分类施策、精准调度;落实“首席服务官”和“项目代办”制度,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行“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组建136个项目服务专班驻点开展“全过程、保姆式”服务。

“一行一品”,量身定制金融服务——

宜昌协调引导金融机构按照“一行一品”开发上线金融抗疫及疫后复产特色产品,现已上线三峡农商行“抗击疫情专项贷”、邮储银行“抗疫应急贷”、湖北银行“复工复产助力贷”“再担抗疫贷”等10款专项产品。

一线督导解难题

如何让惠企政策尽快落企?省防指企业服务组派出14个督导组,深入企业和项目一线开展督导检查,推动解决政策落实“最后50米”问题。

第五督导组到襄阳后,与当地政府部门对接调研,研究推进22项问题的解决。如建议市直相关部门按照省30条政策要求,细化惠企政策措施,及时跟进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实际困难;建议市地方金融管理局,针对企业贷款方面的问题,协调银行向省行、总行反映并提出相关工作建议等。

同时,督导组走访企业当面听意见,把人员返岗、物流不畅和企业产业链联动复工不同步产生相互影响等问题,作为督办工作的切入点,先后为襄阳华侨城、襄阳机场、汉丹机电等企业解决项目审批、用工、物流、原材料供应和人员返岗等实际问题,对现场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农产品外销、省外健康码互认等问题及时向上报告,推动问题逐步解决。

目前,14个督导组仍奔忙在复工一线,当好企业“贴心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