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 脱贫攻坚勇奋楫 乡村振兴续奋斗

2020-12-07 08:22   河南日报  

汝州市扶贫产品产销中心

    寄料镇磨石村杭白菊种植

    大峪镇青山后村电商扶贫

    焦村镇靳村建设现代化兔舍

    寄料镇磨石村村民通过养羊脱贫

    超强鞋业扶贫基地

    蟒川镇寺上村写生基地带动贫困户增收

    大峪镇下焦新村

   

    这是一段鏖战贫困的时代凯歌,这是一幅乡村嬗变的美丽画卷,这是一张群众阅评的民生答卷。

    两山夹一川的独特地貌,使汝州在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局部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亟须转型升级的软肋。“十二五”之末,汝州还有63个贫困村6652户22713人尚未脱贫,这是一场必须要打而且要打赢打好的硬仗。

    在省委、省政府和平顶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汝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截至2019年年底,6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贫困率降至0.26%。目前已完成贫困人口脱贫退出所有程序。

    构建责任体系  凝聚脱贫合力

    近年来,汝州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平顶山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制订出台《汝州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抓重点、破难点、补短板,着力提高脱贫质量,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强化脱贫攻坚领导力量。成立以汝州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以上率下,压实责任;严格落实市领导“联乡联村”“包村联居抓支部”制度,所有市委常委分包联系深度贫困村,所有县处级领导分包扶贫任务较重的贫困村,定期蹲点指导开展工作;建立定期研判机制,听取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对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安排部署;成立5个脱贫攻坚督查指导组,分区域进行督导指导,现场反馈问题,建立工作台账,持续跟进落实。

    压实行业部门责任,压茬推进各项扶贫工作。成立了12个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指挥部,分别由县处级领导任指挥长,全面压实教育、卫生、民政等行业部门责任,切实做好各项帮扶工作;建立专项指挥部半月会商机制,指挥长每月2次召集成员单位召开会商会议,分析研判解决工作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卫健、医保、住建、水利等“两不愁三保障”相关行业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积极开展“清零达标”活动,逐乡逐村逐户开展系统自查,建立问题台账,逐项整改落实。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脱贫攻坚的巨大合力。全面推行“党建+责任+扶贫+机制”模式,选派65名驻村第一书记、107个驻村工作队、378名驻村干部、78个帮扶单位、6000余名帮扶干部尽锐出战,开展精准帮扶,实现所有建档立卡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帮扶全覆盖。大力开展“万名党员培训计划”和“村支部书记”轮训工程,提升扶贫干部整体素质,深入实施大走访大调研大落实活动,体民情、纾民困、解民忧、暖民心。

    聚焦精准扶贫 攻破贫困堡垒

    12月4日,在寄料镇磨石村,村民郭君连家的羊舍里传来羊群的叫声、喝水声、咀嚼声,显得异常热闹。郭君连是个养羊能手,一心想养羊,但苦于没有本钱经营。扶贫干部得知后,按照政策给他申请了养羊补贴,现在通过养羊光荣脱贫。

    打好脱贫攻坚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准”这盘棋,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

    近年来,汝州市严格执行“两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工作程序,做好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摸清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实时更新档卡资料,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在此基础上,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规模、分布以及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情况,挂图作业,按图销号,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倒排工期,不落一人。此外,在精准退出上,严格按照民主评议、核实认可、公示公告等程序退出,认真贯彻落实“四道防线”,严防脱贫不实隐患。

    精准识别还要精准施策。为此,汝州市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产业扶贫百花齐放。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汝州市明确种植、养殖、特色加工、旅游及光伏5大类15个主导产业,谋划实施56个产业扶贫项目,总投资6400万元,占总资金的61.81%。目前,63个贫困村均有1到2个特色优势产业,贫困户产业增收覆盖率达到100%。

    金融扶贫成效明显。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精准推进小额信贷,引导贫困户发展肉兔、牛羊、中草药、蚕桑等短期见效的扶贫产业项目,一对一宣传金融扶贫政策,精准发放小额信贷。目前,汝州市累计为1826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

    就业扶贫多向发力。通过劳务输出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务工奖补等多种措施,截至目前,全市9576名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其中对有外出务工能力的贫困群众,开展“点对点、一站式”服务,通过协调用工单位、点对点输送、实施务工奖补等措施,帮助3230名贫困劳动力有序外出返岗;对外出务工困难的贫困劳动力,积极对接本地带贫企业、扶贫车间、就业基地,宣传就业政策,收集就业需求,为3129名贫困群众解决家门口就业问题;对不能外出务工和弱劳力、半劳力贫困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3217名贫困群众实现增收。

    易地扶贫搬迁扎实推进。近年来,汝州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4个,8112名贫困群众全部实现搬迁入住,在此基础上,从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拆旧复垦复绿、社区规范管理、后续产业发展、稳定就业增收上下足绣花功夫,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逐步能致富。

    对症贫困下良药,汝州精准扶贫工作不断推向纵深。如今,一项项精准政策接连出台,一笔笔精准支出相继落地,就像一串串“幸福密码”,串起了汝州大地广大贫困群众柴米油盐、吃穿住行的幸福感。

    探索惠民举措 创新脱贫实践

    12月4日,在汝州市万基名家小区内,居民姚亚丹正站在一排新设立的“消费扶贫”共享鲜柜前挑选水果。“在这买东西不仅方便,还是绿色农产品,吃起来放心。”姚亚丹笑着说。

    “消费扶贫”共享鲜柜只是汝州市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汝州市在持续做好贫困村、贫困村民“两不愁三保障”“五通七有”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的同时,因地制宜,结合汝州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推广线上线下全民消费、经营性扶贫资产管理等特色做法,打造助力脱贫攻坚的新亮点。

    消费扶贫“七进七销”,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针对疫情影响带来的贫困群众农产品滞销的问题,汝州市创新开展消费扶贫“七进七销”行动,即扶贫产品进机关单位带销、进展示中心展销、进商场超市统销、进居民小区助销、进电商渠道拓销、进扶贫夜市促销、进直播平台营销,建立扶贫产品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的长效机制,多渠道解决农特产品卖难问题。

    为提升贫困群众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汝州市严把产品生产过程关、质量关、后期营销关。目前,汝州63个贫困村集中连片区域,实现统一育苗、统一管护已达10个以上,全市58种扶贫农副产品,完成“三品一标”达标认证的达20个以上。

    规范管理经营性扶贫资产,助推稳定脱贫。该市围绕贫困户增收、“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村退出,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扶贫项目,形成扶贫资产41197万元,其中经营类扶贫资产22748万元。为保障扶贫资产落到实处,该市出台实施细则,明确细化扶贫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受益权、监督权、处置权等“六权”;建立经营性资产协议备案审查制度、收益提醒预警机制,完善资产管理体系;落实管护责任,切实发挥扶贫资产的使用效益和带贫效益。

    “放心村”创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19年以来,汝州市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放心村、放心乡”创建活动,将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分为“两不愁三保障”、产业扶贫、群众满意度等18项指标,每项指标制定详细工作标准,指导乡、村两级对照标准查漏补缺,对标梳理问题836条,全部反馈整改到位,并对按期验收达标的贫困村按照每村5000元标准进行奖励。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在继续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形成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汝州市委书记陈天富说。

 (本版图片由汝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