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个理:小山城的大生意

©原创   2021-04-21 08:30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专题:《是这个理》

百姓故事,理论视角。由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联手长江云推出的系列理论故事节目《是这个理》第23期:小山城的大生意。一个偏远县城怎么就成了“香饽饽”,内陆山区是如何变成开放前沿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咸宁市通城县,去看看藏在这座小山城里的大生意。

精准定位抢滩布局 开启商业新篇章

总投资40亿元、规划建设面积百万平米的通城万雅国际商贸城,是定位为辐射湘鄂赣三省200公里商圈的区域性超大型商旅综合体。这样的大体量商业项目怎么就看中了通城这样一个小县城呢?

万雅一开始并没有把通城当作首选。合作共赢,抢的就是速度。2018年5月,万雅受邀做客通城;同年7月,通城就与70公里外的国家一类口岸湖南城陵矶新港缔结友好县区建立口岸,建立内陆进出口贸易直通机制;紧接着,同年8月又与50公里外的岳阳三荷机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辟货运“绿色通道”。通过跨省合作,依托便捷的长江黄金水道和空运通道,通城可以辐射整个长江经济带,直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仅用了短短3个月就打破了交通堵点,给了万雅投资通城极大的信心。2018年9月,双方就正式签约。

一流的营商服务吸引了万雅快速入驻到通城,但进得来又怎样待得住、发展好呢?通城县政府成立项目指挥部,随叫随到,实地督导,一对一精准服务。从2019年2月破土动工到2020年1月万雅国际商贸城一期15万平方米的进口商品街开街,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项目建设的高效,也让万雅的招商工作稳步推进。

拥抱国际大市场 促进开放新业态

吴帅,地地道道的通城人。在万雅国际商贸城一期,他开了通城本地第一家精致日料店。三年免租,再加上万雅围绕进口商品所展开的业态布局,目前,在万雅,像吴帅这样的21家商铺,一年的租金就得500万元。三年免租,相当于放弃了原本1500万元的房租利润,但万雅觉得,放弃短期利益,长远的收益更值得期待。

按照通城的招商引资政策,像万雅这样的大项目,会有供地保障、项目建设补贴以及税收方面的扶持倾斜。有了政府实打实的支持,万雅就有了底气给商户免租千万,也有了更大的信心去博弈更大的市场。

2018年11月,通城组团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为全国内陆地区唯一的县级参团单位,并连闯三年,抢滩大上海,主动拥抱国际大市场。万雅也成为了通城的全球招商大使之一。三届进博会,通城与全球客商签约总金额超过150亿元,数字背后也意味着通城打开了内陆外向型经济的新局面。但是,想要真正共享全球市场,不仅是在家门口“买全球、用全球”,通城还要能“卖全球、销全球”。

2019年,万雅集团邀请150位国际客商,从浙江齐聚通城集体淘金。全球客商齐聚,全球商品云集,借助万雅国际商贸城项目,通城力图打造迷你“进博会”,带来了思路的开放和新业态的发展。

一部手机,无数个主播坐在镜头前介绍着各种各样的产品,电商基本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大幅降低了产品直接面对全国、甚至全球消费者的门槛。在万雅,依托上万种进口商品和本地特色农产品,1000平方米的网红直播基地也在2020年启用。

线上线下多元发展 激活市场加快布局

想要更好地往外走,作为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通城,特色农产品就是响当当的名片。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冷榨油就是通城向世界必推的招牌产品。而生产冷榨油的黄袍山绿色产业有限公司油茶种植基地面积占到整个通城油茶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由于规模效应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了湘鄂赣三省油茶产业发展的火车头。目前,黄袍山的产品也“搬”上了互联网,通过20多个线上平台,销售模式已经从单一走向了多元。

油茶,曾经深藏大山,不为人知。今天,通过信息网络的传递,和通城着力打造电商平台,激活县域经济新业态的布局,这份绿色的宝藏正在走向外面的广阔天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城全球征程的步伐也越走越自信。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通城县外贸进出口总额为88413.6万元,同比增长1.5%。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形势下实现了进出口贸易逆势上扬。从“只敢想”到“放手干”,通城巧用政策红利,强力借势进博会,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高度谋篇布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眼交通,落子电商,在推动内陆外向型经济持续发展的征途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