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邢福义:语言学家不是语言警察

2017-01-24 13:13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华师提供

邢福义,1935年5月出生,海南省乐东县人。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主攻汉语语法学,也研究逻辑、修辞、文化语言学和其他问题。其论著三次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三次获得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2001年出版的《邢福义选集》,为季羡林主编《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选集丛书》之一种。2010年11月16日,中共湖北省委命名表彰的首批“荆楚社科名家”之一。

“网络语言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思想的活跃,也会促进语言的发展,我觉得应持欢迎态度。”日前,邢福义先生在华中师范大学接受采访时,他对网络语言的宽容,瞬间拉近了先生与一众年轻记者的心理距离。“语言是群众创造、运用的,把它们运用轻松、愉快一点有何不好?语言学家可不是语言警察。”先生的微笑感染了在座所有人。

在邢福义先生眼里,语言是活的,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语言学家是语言出现之后,跟着其发展去研究、描述其规律的人。”为跟上语言的发展变化,先生从1990年就开始学习计算机,“我的PPT做得还不错,还会剪辑录像。”直到现在,先生仍广泛阅读小说,目的是从中学习新词。

在先生看来,对信息语言的研究,找出人机对话的语言规律,是摆在我国语言学家面前的一个难题,“汉语的很多语法事实,我们还没接触到,甚至是研究的空白。”

先生表示,活泼跳跃的网络语言,并不会对汉语造成多大影响,相反眼下的双语教育值得反思。“双语教育本来是为了培养人才,让自己的国家更强盛,却让孩子认为英语是更优秀的语言,汉语反而成了老土的语言。”邢福义先生说,很多人都记得都德的《最后一课》,我们的双语教育也要贯穿爱国主义精神。

邢福义先生一生只在正规学校念过10年书,最高学历是大专。到2011年3月,共发表文章、论文450多篇,出版书籍50余本(个人独著18本)。先生有自我训勉数则:“抬头是山,路在脚下”、“猪往前拱,鸡向后扒”、“年年岁岁,春夏秋冬”、“句号放大是个0”。先生强调:人要立志,立了志,就要求成。踏实前进,抓紧光阴,全力以赴朝目标迈进。先生喜欢金庸笔下的老顽童,“周伯通拜过很多人为师,不管是他的前辈还是后辈,只要能教他新的东西,这才是活到老学到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