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耕耘硕果累累 攻坚克难顶压奋进——省两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2-01-22 15:19   湖北日报  

1月21日,省两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在武汉洪山礼堂举行。

陈平

谭建国

陈海波

彭斌

章新平

胡秀容

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湖北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取得了疫后重振决定性成果,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回归常态、回归本位。

经济总量迈过5万亿元大关,重回全国第7位,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三个没有改变”的重大判断,有力回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三个一定能”的殷殷嘱托和殷切期望。

1月21日,2022年省两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围绕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6位代表、委员讲成绩、谋发展、话落实。

省两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2年1月21日15:00

地点:

洪山礼堂4楼9号会议厅

主题:

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

主持人

向培凤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嘉  宾

陈  平  省人大代表、鄂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彭  斌  省人大代表、省工商联副主席

谭建国  省人大代表、宜昌市副市长、宜都市委书记

章新平  省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陈海波  省政协委员、湖北华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胡秀容  省政协委员、湖北小胡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地铁葛店南站

日均客流破万人次

“鄂州主动对接武汉,融入武汉,努力将武鄂同城打造成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样板。”发布会上,陈平说。

坚持规划同编。两地科学编制同城化发展空间规划,推动《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落地。

坚持交通同网。公路方面,打通两地13条连接线。轨道交通方面,武汉地铁11号线延伸至鄂州葛店,葛店南站日均客流突破1万人次。港口方面,鄂州港与武汉港深度融合。航空方面,鄂州花湖机场成功校飞,将推动大武汉成为又一个拥有客货双枢纽机场的城市。

坚持科技同兴。与12所武汉地区高校院所加速新一轮合作,成功孵化培育出一批优质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

坚持产业同链。两地共同制定产业地图、设立产业基金,开展联合招商,已对接签约项目43个,总投资超过332亿元。

坚持民生同保。鄂州市已报销涉武汉医保业务2.1万笔、费用6331.33万元,实现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跨城共享”。武鄂两地职工异地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7351.5万元,实现公积金互认互贷。鄂州第三代社保卡加载“武汉通”功能,319项政务事项实现“跨市通办”。建立常态化联合用工招聘机制,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实现“跨市同招”。6家景区纳入武汉城市圈旅游年卡,实现“跨市同赏”。(周寿江)

打造“当枝松宜”

百强县域集聚区

“宜都将联手当阳、枝江、松滋共同打造‘当枝松宜’全省首个百强县域集聚区和宜都·松滋‘宜荆荆恩城市群’协同发展先行区。”谭建国介绍,力争“十四五”末,宜都GDP超过1200亿元,建成“宜荆荆恩”城市群关键节点。

谭建国说,围绕建设“宜都·松滋协同发展先行区”积极探索,取得一系列成果——

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双方组建了高规格的合作专班,谋划了6个类别的合作方向;

两地以宜都化工园和松滋临港工业园为合作平台,以“1161”为合作纲要,即园区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围绕“飞地经济、用地指标、交通合作、招商共享、能源互补、征地协同”6个方面,先期启动1000亩飞地;

去年,两地联合举办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集中开工项目47个,总投资达340亿元。

“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区域协作、扩大合作版图的信心和决心。”谭建国说,下一步,宜都将联手当阳、枝江、松滋合力打造“当枝松宜”全省百强县域集聚区。

主要思路是——

谋划成立“当枝松宜”百强县市集聚区协同发展联盟,签订框架协议,共同启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战略合作;

抓住产业协作这个“牛鼻子”,深化园区合作,构建产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主动对接宜昌东部未来城,加快建成辐射“当枝松宜”的快速通道,以县域之力为推动我省区域发展布局落地作贡献。( 黄璐)

年均科技投入强度

达营收8%以上

“近三年,公司科技研发投入累计达3.53亿元,年增长率达12%。”陈海波介绍,公司始终贯彻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全力打造科技先导型的国内一流光电企业。

2021年,公司新产品贡献率达55%以上,受理发明专利30项,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利润同比增长35%。

陈海波说,省委、省政府吹响了“科技强省”建设的集结号,对企业而言,如何将科技创新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是面临的新任务。

陈海波介绍,企业依托现有4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与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围绕激光雷达、激光通信、光电成像等技术,加强“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应用。

“以重大项目为牵引,解决‘卡脖子’难题。”陈海波透露,目前公司已争取到5个重大项目,到2025年,企业将确保其承担的国防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程度达到100%。

在科技投入方面,企业年均科技投入强度达到营收的8%以上,其中,基础研发强度达到3%以上。同时全力打造武汉、孝感2个基地,建成一个集团级激光装备研究院,建成国家级光电技术创新中心。

“到2025年,每千名研发人员中发明专利将超过300件,科技人员占员工人数比重达到20%。”陈海波说。(李婷)

“联企e站”

受理民企诉求6471件

“我省率先在全国省级工商联中建成了‘全省一张网、三级全覆盖’的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体系。”彭斌介绍,“联企e站”注册用户超52万户,受理诉求6471件,诉求办结率98.69%,满意率99.22%,帮助企业追回各类款项上亿元,促进解除查封、扣押、冻结民企款物近40亿元。

“省工商联投诉服务平台‘联企e站’被纳入全省营商环境诉求反映的主渠道之一。”彭斌说,去年省工商联联合省优化营商环境办出台投诉受理工作办法,民营企业可通过线上平台、线下来信、现场来访等渠道反映诉求,相关地方和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办理反馈,企业对办理结果进行满意度评价,不满意的进入督办程序。

彭斌表示,2022年,省工商联将用好营商环境问题投诉、处置、回应机制,积极为民企代言撑腰,指导推动市县投诉服务中心开展工作、发挥作用,落实诉求受理工作办法,推动企业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同时,推动涉案企业合规工作在全省开展,将涉案企业合规承诺的整改结果,作为检察机关办理案件的重要参考,有效降低企业刑事风险。

拓展投诉服务平台服务应用功能,建立民企荣誉和社会责任评价档案,积极争取发改、金融、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支持,实现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为企业融资和信用服务创造条件。(黄璐)

我省高新技术产业

增加值首破万亿

“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在全国的排名上升为第8位,排名中部第一;基础研究竞争力位居全国第6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196.5亿元,同比增长16.9%。”

发布会上,章新平介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4500家,同比增长40%,继续保持全国第7、中部第1。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数达到14100家,同比增长近90%,全国排名由第12位跃居第8位。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000亿元,增长25%。

2021年,我省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意见》以及创新人才、成果转化、财税金融、国土空间等4个配套政策。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推动建设了一批创新平台,谋划布局了一批创新载体,引进了一批高端人才和领军创新团队,有效激发了一批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新入选“两院”院士8人,位列全国第4,院士数量达到81人。24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主持项目获奖数量位列全国第5。48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支持,总立项数位居全国第三。(周寿江)

切身感受

营商环境巨大变化

“我从山沟里走出来创业,对农副产品深加工饱含深情。”胡秀容讲述她从一辆小推车创业,2006年在荆州沙市区成立小胡鸭食品有限公司,现已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故事。

过去一年,全省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抓手,效果如何?胡秀容分享了她眼中营商环境的四点变化。

“一是政府支持力度加大了。”胡秀容说,2021年,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及荆州市区相关负责人先后12次到小胡鸭调研,并指导农副产品产业链建设工作。公司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支持的十条农业产业链企业,获得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奖补及项目资金数百万元,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二是政府办事效率提高了。2021年,税务及其他相关部门在政策兑现上,做到了免申即享,荆州市区两级税务部门派专人到公司宣传政策,全年减免税费共计146万元,办理速度前所未有。

三是民营企业社会地位上升了。2022年1月4日,省农业农村厅邀请省内10家民营企业负责人,现场聆听省委宣讲团讲师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企业家坐前排,对民营企业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四是“店小二”服务靠前了。2021年,荆州市沙市区政府为帮助公司发展,上班第一天,就派出项目秘书扎根企业,不取报酬,帮助公司项目建设和对外联系,服务贴心程度前所未有。(李婷)

将花湖机场建成

武汉城市圈重要发展引擎

记者:我们知道,花湖机场成功校飞、即将运营。省委主要领导要求,“鄂黄黄”三市要依托武汉这个“龙头”,同题共答发挥好航空客货运“双枢纽”优势、做好临空经济这篇大文章。请问,今年鄂州将采取哪些措施,把花湖机场建成武汉城市圈的重要发展引擎?

陈平:上月29日,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建成校飞,创造了国内机场审批最快、建设最快的湖北速度。

今年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发力,将花湖机场建成武汉城市圈的重要发展引擎,助力全省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沿海”。

——全力建设“空中出海口”。今年将积极申请航线航权,加快实施综保区申建,推动机场片区纳入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扩区范围,争创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构筑中部“新沿海”。

——全力打造多式联运枢纽。加快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等与花湖机场的深度对接,推动“铁水公空”多式联运无缝衔接。立足做强做优综合交通枢纽,推动花湖机场和武汉天河机场共同构建客货门户“双枢纽”,加快融入“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实现“一日达全国、隔日连世界”。

——全力以赴做优临空经济示范区。包括构建全国甚至全球领先的航空货邮大数据处理中心和应用平台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