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中的清廉故事① |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廉洁倡导者是湖北人

2023-02-17 09:12   长江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在源远流长的荆楚文化中,众多清廉元素熠熠生辉。即日起,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推出专栏《楚文化中的清廉故事》,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清廉力量,弘扬崇廉拒腐社会风尚,成风化人,让廉洁清风飞入千家万户。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他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屈原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廉洁倡导者,还是用生命践行廉洁的实践者,堪称中国廉洁文化的鼻祖。

当时屈原为楚怀王的左徒官,他体恤百姓、政绩突出,随着官位的提升,他没有迷失自我,而是坚持廉洁从政,从不接受别人的财物,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后因受权贵排挤,于农历五月初五在长沙附近汨罗江怀石自杀,以明其高洁清廉的忠君爱国之志。

如今,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其实质也是对廉洁文化的崇拜。

据考证,“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屈原的作品中,并且先后出现两次。

其中一处是《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意思是“我年幼时秉赋清廉的德行,献身于道义而不稍微减轻”。

另一处是《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政治,使自己保持清白”。

屈原像

面对奸臣当道,屈原明白,如果他与奸佞们同流合污,他就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可他宁死不愿折节。就像他在《离骚》中写的:“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意思是:保持清白节操死于正直,这本来就是前代圣贤所称赞的人生道路。他在《九章•橘颂》中写道:“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意思是:头脑清醒、独立于世、善于思考、不随波逐流。节制私欲,小心谨慎,自始至终不会犯错。为官要谦虚谨慎,节制私欲,光明正大,廉洁自律,才能保守节操,不犯错误。这既是屈原的劝世箴言,也是屈原的处世之道。

透过屈原对“廉洁”一词的诠释,我们可以看到,“廉洁”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始终引领着社会向前发展,并成为一种良性的追求。

司马迁在其所撰写的《屈原列传》中这样描述屈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屈原的故乡,至今流传着一首《粽子歌》。歌中唱道:“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熬煎。”雪白的糯米和青青的粽叶,象征着屈原清清白白、坦坦荡荡地度过清贫廉洁的一生;红豆和红枣,象征屈原对楚国的一颗赤子之心;粽子的棱角,象征着屈原刚直不阿的性格。一颗小小的粽子,充满了人们对屈原深深的敬意。

屈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廉洁思想,虽时过境迁,仍意义深远。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与屈原当年的时境大不相同,但“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依旧是纪念屈原文化不变的主旋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