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董黎:小城犹闻书卷香

2023-03-02 17:39   荆楚网  

2022年3月,我以“咸宁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为主题,以咸宁市图书馆打造的公益免费书房——香城书房为载体,以当地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全民阅读的实际案例为对象,开启了湖北省社科联《是这个理》项目的调研工作。

咸宁,一座位于湖北南大门的新兴中等城市,在十余平方公里的城区范围内,用不足两年的时间,相继建成了七座各具特色的“香城书房”。不仅用“满城书香”扮靓了活力之城,提升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而且成为广大市民阅读经典、丰富知识、提升素养的精神家园,这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2007年,咸宁市图书馆旧址因房屋严重老化拆除,导致原有的传统借阅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此后长达12年的时间里,市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几乎陷入停滞。2017年4月,蔡骏从咸宁市博物馆调任到市图书馆任馆长,次年市委、市政府开始部署图书馆新馆的建设工作,把“香城书房”列为图书馆分馆体系的示范项目建设,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任务之一写进了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此时咸宁市图书馆新馆正在紧张施工中,蔡骏和同事们忙得分身乏术,要同时建5个分馆,实在是抽不出人手了。市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经过认真挑选和考虑,把这个建设重担交到了咸宁市美术馆工作人员金继成的肩上。金继成用“共同缔造”的暖心行动,化解选址矛盾,破解资金难题,打开了书房建设新思路。

当金继成接到首批五个香城书房的基建任务时,头脑一片空白。书房建设的时间紧、要求高、标准严,给到五个书房建设的资金只有150万,平均到一个书房30万,这个经费如果拿来交房租就不够装修,拿来装修就不够买设备,拿来买设备就不够请人发工资,还有图书的费用,难度太大了。金继成琢磨着,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整合社会力量与资源来共建这个项目。

书房选择的第一个点是一个废弃的小加油站,位于淦河丹枫桥畔,毗邻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和多个住宅小区,交通便利、环境也非常舒适,是咸宁市城投公司所属的闲置资产。金继成介绍,这个点是软磨硬泡谈下来的,当时不断地去找他们沟通,当时只想着,不管怎么样,先把书房第一个点落实下来再说,后来终于与对方达成共识,共同来建设与打造,城投公司不但放弃了租金收益,还主动出钱出力来进行基础装修的工作。仅三个多月时间,小加油站华丽变身,2019年5月,一座崭新的书房呈现在市民面前,作为“香城书房”项目的第一处试点,赢得了广大市民和读者的高度赞誉,也为其余四个书房建设打开了思路。

“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打造”的书房建设思路逐渐看到效果。金继成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起,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书房的建设当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群策群力、共同建设。既解决了最重要的场地问题,也把资金节约下来用于后续的装修与运营。

南昌路社区香城书房,原是老旧小区的办公场所,后借力温泉办事处打造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共同建造而成;清华城香城书房,原为新建商品房小区的商铺,找到开发商多次协调,无偿拿出120多平米面积协助打造书房公益项目;十六潭公园香城书房,是将公园内已有的水上廊亭改建而成;长安大道香城书房,由原民政部门建设的社区康养所的部分区域,改建成书房。仅一年多时间,首批五座香城书房相继落成。开拓思路、推陈出新,蔡骏打破传统借阅模式,自主研发全信用借还服务系统,为书房管理运行注入科技活力。

随着“香城书房”项目的开展,面对如何找到真正适合咸宁人的图书馆发展道路、如何使香城书房有别于传统图书馆、城市书屋,打破传统读书模式,创新出一种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使香城书屋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成为接下来的一道难题。

在馆长蔡骏看来,书房建起来就是要吸引人来看的,得怎么好用就怎么打造,首先要在服务上下功夫,要用最新的服务理念,让读者有最轻松、最愉快地阅读体验。在蔡骏的带领下,建设专班吸取上海和江浙的经验,结合结合咸宁社会经济基础与文化氛围,最后决定把突破口放在自主设计研发基于地方征信管理的全信用借还服务体系上。蔡骏介绍:“我们设计了一个‘信易读’方案,通过基本信息采集、信用档案动态管理、信用验证、信用修复、惩戒闭环等设计,让每一位读者不用办借阅证,不需要交押金,只用手机支付宝扫码,就能免费地把书借走。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来咸宁的外地游客,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都一样的享受便捷无障碍、全手机端的借阅服务。同时我们为了保证用书地安全与卫生问题,为每座‘香城书房’配备了全自动图书消毒系统,让大家看书看得放心。”

现在,咸宁市图书馆是湖北唯一使用全信用借还体系的图书馆,他们还把这套方案输出推广到了杭州余杭区、南京金陵区和安徽全省的图书馆体系。

蔡骏翻开工作记录介绍:“按照经验,我们预估每个借阅周期可能会有千分之三的损耗量。没想到,这个预估有点多虑了”,接着感叹:“信用借阅,就像是一个抓手,让老百姓在书香浸润中,促成文明、诚信的养成。也是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把无押金免费借阅作为考核、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的一个窗口。实践证明,这种诚信做法得到市民的良好回应与认可。”开馆三年多来,每年有68万人走进了咸宁市图书馆与香城书房。也就是说,23万咸宁城区人,每个人一年平均要来三次。截至目前,总计外借图书超过5万册次,没有一起失信事件发生,没有一册图书丢失。主客共建共享,让人民群众成为书房的主人;全面对接社会需求,以高质量活动促进高质量发展。

每周日的下午,73岁的任能武都会雷打不动地来到相山书房,讲“读好书、写好字”的书法公益课。原本,任能武只是相山书房的老读者,退休后经常来书房看书看报,在一次无意的交流中,书房管理员得知了任能武的身份和特长,于是邀请任老师来书房做志愿者。任能武欣然答应:“我作为一个老师,我也是个党员,来为社会做点贡献,让精神有个寄托,也是很快乐地事情。”就这样,任老师一教就是三年。

在书房,几乎所有的读者活动都是依靠志愿者来协助完成。从2017年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到目前注册的志愿者超过600人,除了成年人志愿者,还有8到12岁的小小志愿者。志愿者们的热情,有时还会让蔡骏有些“为难”,每周,图书馆会推出12场志愿者活动信息,经常一场活动有多位志愿者同时申请。这时蔡骏与工作团队会根据志愿者提交地相关活动方案,选择最适合的,再协助来举办。

每年700多场活动,平均每天有两场,吸引了40000多人次参加。每场活动基本上不用刻意组织读者参加,只要把活动信息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出来,很快就会被读者们约满。每年图书馆还会为优秀志愿者团队和优秀志愿者颁奖,肯定和感谢他们的付出。书房拥抱读者、读者拥抱书房,主客共建共享,人民群众成为了书房真正的主人。

知识领地、精神家园,香城书房成为温暖城市和市民的“心房”。在一次前往相山书房的调研中,读者留言簿里一份署名为“雪燕”的手写留言,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随后通过书房管理员联系上这位独居老人。

张启桂,笔名雪燕,76岁,是位小学的退休教师。她从小是个书迷,阅读是她最大的爱好。张启桂有两个女儿,老大在武汉,老二在咸宁,2019年,小女儿远赴新疆支教,随后老伴也因患阿尔兹海默病住进了养护中心,张启桂成了一名“空巢”老人,相山书房成了她去得最多的地方。现在只要空闲下来,她就会带上一点干粮,在书房里从早上待到下午,每一天都觉得非常充实。

得知我们来访,书房管理员推荐了许多如张启桂一样经常来书房“打卡”地读者朋友们:有每天早上来喝茶看报的老年人,有在书房读书备考的青年学生,有带着孩子来亲子共读的父亲母亲。香城书房已经融入了咸宁人的生活,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能在这里拥有一番阅读、休憩的小天地,它已成为市民们必不可少的知识领地与精神家园。

美好的公共空间也在无形地滋养着人们的心灵。邹丽是南昌路社区香城书房最早的管理员之一,经历过两段失败的婚姻,在认识了现在的丈夫陈纬后,跟随他来到咸宁定居,两人开了一家字画装裱店,眼看日子越过越安稳,可邹丽的“老毛病”又犯了。邹丽酷爱打牌,可以几天几夜不下桌,陈纬一开始也跟她吵,后来发现吵架解决不了问题,只得耐心与她讲明其中道理:“你之前的婚姻就是因为这个问题,现在到这里来又变成这样的问题,那你可能要面对第三段婚姻的破裂了,你愿意吗?”邹丽也有所触动,痛下决心改变。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南昌路社区香城书房的招聘广告,报名后成功应聘上。工作的闲暇之余,邹丽在书房看了大量的《论语》《老子》等经典传统文化书籍,参加各种读者阅读活动,并且也成为了一名书房志愿者,发生了不小的改变。活动中她尝试给予,分享知识,感受到了许许多多的快乐。

去年7月,邹丽辞去了书房管理员的工作,准备回自己湖南老家也建一座公益书房。邹丽介绍说,她们村子的环境相对闭塞,距离县城有八九十公里远,村民很难接触到书籍,她自己因为文化程度很低,没读过什么书,在生活中吃了很多亏,走了很多弯路,这几年在咸宁香城书房上班,就觉得这种模式太好了,应该把公益书房也开到家乡的村子里去,让那里的父老乡亲也能从读书中受益。目前,邹丽的书房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中,她的这一举动,也让咸宁的香城书房在湖南的乡村里开了花、结了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咸宁香城书房,以“阅读”为核、以“活动”为轴、以“创新”为翼,拆掉“围墙”与“门槛”,张开双臂,热情地拥抱每一位读者。不论你是孤独、迷惘,还是快乐,当你走进书房,就可以找一段静谧时光,感受阅读的美好,寻找你的“诗和远方”。香城书房也是这座城市的“灯塔”,它促进了社会的包容,点亮了人们内心的光和对生活的热爱。如今,湖北省内已经有100多座城市书房,它们会成为新的文化符号,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