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个理》:鼓曲“新”声

©原创   2023-05-28 09:48     

“百花齐放,花吐蕊;万马奔腾,竞相追。”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黄陂举办的木兰读书节上,台上的武汉伢吴健正卖力地表演着湖北大鼓,台下观众掌声不断。出现在清代道光年间的湖北大鼓,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至今仍活跃在湖北人的生活中。

专题:《是这个理》

百姓故事,专家视角。由湖北省社科联、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联手长江云推出的系列理论故事节目《是这个理》70期:鼓曲“新”声。湖北大鼓是如何传承至今的?为什么焕发着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今天,让我们跟随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丁洁的脚步,一起去感受湖北大鼓的魅力。

湖北大鼓楚韵浓 武汉小伙勤学练

吴健是名“85后”,可他已经是敲了31年湖北大鼓的资深艺人了。在他心里,湖北大鼓就像爱人一样,承接着他的喜怒哀乐。湖北大鼓原名“鼓书”“善书”,在清代由北方传入湖北,行业中陆续出现了王鸣乐、陈谦闻、张明智等名角儿,他们把诙谐幽默、充满草根气息的湖北大鼓唱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那么,吴健这个家住硚口的武汉伢,是怎么跟湖北大鼓结缘的呢?

当时,7岁的小吴健迷上了湖北大鼓,他把过早的钱省下来,买来湖北大鼓的磁带,边听边模仿。热爱驱动着这个小小少年,他对湖北大鼓的痴迷一发不可收拾。练习吵到了邻居,吴健就跑到江滩边敲,有机会回老家黄陂,他就去找民间艺人讨教。七八年后,吴健迎来了真正学艺的好机会。2001年,湖北艺术职业学院要开设一个曲艺班,何忠华负责招生。在学校里,正在读初三的吴健第一次见到了何忠华。“喝香片茶,听何忠华”,在老武汉人心里,何忠华是名气响当当的“湖北小曲皇后”,而她,正是吴健的伯乐。

2001年,正是湖北曲艺人才青黄不接时。老一辈艺术家离开了舞台,新生力量没能跟上,年轻观众也正在流失,看到这样有潜力的新人,何忠华兴奋不已。可吴健的父母不太愿意,上艺术职校学大鼓,意味着要放弃念高中考大学。最终,吴健依着兴趣、奔着目标,头也不回地去了艺校,并发誓要学出个名堂。在艺校学习的4年,吴健像海绵一样吸收着湖北曲艺的精华。期间,在何忠华的引荐下,他拜到湖北“鼓王”张明智门下,接受了最严苛的专业训练。

传统曲艺要复兴 “守”中有变需创新

2006年,吴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在讲台上,吴健发自内心向往的,仍然是一线广阔的舞台。2008年,湖北大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健也在这一年进入黄陂区文化馆工作。黄陂区文化馆让吴健牵头,成立了一支说唱团队。说唱团队要创新,文化工作也要创新,吴健觉得,灵感来自民间。于是他走访了黄陂的许多地方,并搜罗了很多传统节目。他觉得传统节目虽然经典,但不太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因此决定对湖北大鼓进行改革创新。

要怎么做才能让古老的湖北大鼓活起来呢?吴健和同事们把湖北大鼓与嘻哈、摇滚等各种流行元素进行“混搭”,创作出了《说唱大武汉》《说唱黄陂》《那些年我们唱过的民谣》等一系列作品。蔡冬至是吴健说唱团队的老搭档,团队出新曲,老蔡就是谱曲人。合作了20多年,他一路看到了湖北大鼓越来越新。这些创作出来的好作品怎样才能让更多的观众看到呢?由于在线下表演时观众以老年人居多,吴健便将湖北大鼓相关的短视频和直播内容分享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目前账号已有五六万粉丝,其中70%都是年轻人。

激发非遗新活力 焕发时代新光彩

每周五上午,鼓迷们会从各地赶来黄陂区文化馆“追鼓”,学习技艺,交流心得。从2021年举办培训班至今已有50多期,吸引前来参与交流的学员4000余人。传帮带的公益培训,普及和推广湖北大鼓,传承人的队伍日渐壮大。学员们把大鼓唱遍了全省,甚至唱到了贵阳、重庆等地,湖北大鼓走向了更广袤的天地。每学期说唱团队的成员们会走进校园,和学生们一起玩湖北大鼓。在“师傅们”的指点下,孩子们有模有样地学着、练着。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湖北大鼓,黄陂区横店小学开设了专门的社团,学生们都抢着报名加入。像这样进学校、进社区、走基层传播湖北大鼓文化的活动,黄陂区文化馆已经做了10年。湖北大鼓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润物细无声地传承了下来。

2022年12月,习近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文一方魂。带着淳朴乡土气息的湖北大鼓,像一棵百年古树,静静地伫立在黄陂古老的前川街上。在一代代曲艺人的灌溉下,它抽出了新绿的枝桠,再次焕发出青春的光泽和活力。鼓声阵阵过前川,曲艺人步履不停。未来,他们必会“鼓”出梦想,“鼓”动天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