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文军:打通内外的乡村内生发展模式探索
2023-09-27 10:55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张东刚 林尚立:弘扬教育家精神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2023-09-27 10:55
教育家精神的提出,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以崇高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广大教师要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高校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建设教育强国矢志担当作为。
张乃根:《对外关系法》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2023-09-26 16:36
202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以下简称《对外关系法》)施行,恰逢“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十周年。
李詹 杨琼:抓住关键做“活”县域商业
2023-09-25 17:15
县域商业体系贯通城镇和乡村、连接生产和消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商务部等九部门不久前联合发布的《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对完善县域商业体系进行了总体部署,正当其时。
唐娒嘉:“讲好中国故事”与现实主义题材的突破
2023-09-25 17:14
改编自梁晓声“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电视剧《人世间》自播出以来,在CSM全国网的平均收视率、单集最高收视份额等方面均创下了CCTV-1电视剧近年新高,在观众受欢迎度方面更称得上是一部“全家都在追”的国民度超高的大热播剧。
李培林:当前新就业群体的主要特征
2023-09-25 17:14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3年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统筹推进党的群众工作、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这是适应我国社会深刻变化所做出的一个重要决定。
刘佳:为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提供广阔平台
2023-09-21 15:55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赢得人才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战略之举、固本之基、长远之策。
周文娟:为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注入青春力量
2023-09-21 15:54
青年一代使命在肩,要持续以创新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时尚和流行中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开掘,在传承和升华中滋养每个中国人的共同价值观念。
冯丽霞:推动网络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2023-09-21 15:54
网络强国建设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够行稳致远取得成功。
樊良树:气候治理彰显中国制度优势
2023-09-19 15:29
气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人类文明兴衰演替的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工业革命以来,建基于大量消费化石能源基础上的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累积排放,加剧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
刘虎沉:以质量变革构筑中国制造新优势
2023-09-19 15:29
作为我国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快推动质量变革,将有利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构筑中国制造的竞争新优势,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向强的历史性跨越。
郑贤操: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2023-09-06 14:36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大局赋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定位。
田五星:提升数据安全治理效能
2023-09-06 14:35
建设数字中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任勇: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
2023-09-06 14:3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走得通、行得稳,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造福人民作为现代化发展的方向。
许召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把握的重要原则
2023-09-04 14:47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五个坚持”,即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开放合作。
查看更多»
© 主办: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