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个理》:于无声处守护你

©原创   2021-03-17 19:47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疫情突袭迎难而上,日常生活中攻坚克难,默默守护着我们的各类科技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他们身上都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呢?

专题:《是这个理》

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联手长江云推出的系列理论故事节目《是这个理》第20期:于无声处守护你。和您一起共同认识那些以科技为盾,于无声处默默奉献、守护希望的科技工作者。

不畏病毒逆行武汉 研发工作争分夺秒

2020年大年初一,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项目分子试剂研发负责人郭海荣,响应公司号召,独自一人逆行回汉,准备进行核酸检测试剂的研发工作。与此同时,他的研发团队也陆续逆行回到武汉,当天到岗5人。三四天后,近20人费尽周折从各地辗转逆行回汉,组成了临时研发团队,投入到研发工作中。

当时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依托多年试剂领域研发经验,郭海荣团队研发的新冠核酸检测试剂一个多星期后就成功了。可是这款试剂并没有马上进入临床验证投入抗疫当中,因为郭海荣有更高的目标要求。他带着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9岁的年轻人,夜以继日的泡在实验室,一天14个小时,失败了就再来、再失败再重来,整个团队在高压状态下进行着研发工作。

特殊时期,为了保证研发顺利进行,公司也想方设法,给他们创造基本生活生产条件,可就算如此,团队还是面临着人手不足、时间紧迫、原料不够等种种困难。郭海荣期待早日看到武汉恢复生机,他相信自己,也相信自己的团队一定能成功。最终,检测时间更短、操作流程更简单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通过了性能测试并组织试产成功。

这个由武汉本土生物科技企业在疫情期间研发出来的产品,在2020年二月初,顺利通过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的检测;三月初,通过国家药监局注册审批,随后便被广泛应用到了临床机构参与抗疫。2020年底,针对新冠病毒英国变异毒株,郭海荣团队又快速研发出针对性检测试剂,并很快应用于临床。

战疫生死关头,科技工作者冲锋陷阵、迎难而上,但更多的时候,他们在每个平凡的日常默默研发,在看不见的地方,用科技力量守护百姓幸福。

科技需要创新 更要服务于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面对疫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各类科技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的实质就是人才驱动,如何充分发挥这些科技人才的作用,就是让科学研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

和郭海荣短短两个月必须出成果不一样,进行仪器研发的陈亮和谭文广研发过程要长得多,陈亮研究的是心电仪,谭文广研究的是血气仪,都是应用于临床医疗的检查和急救。2015年前后,他们来到武汉明德参与创新研发工作。当时最困扰他们的不是科研和经费,而是缺人。通过招聘应届毕业生,手把手的培养并组建团队,研发工作这才走入正轨。

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现在陈亮主导研发的心电仪已经应用在基层医院,还能与信息化数据共享平台整合,成为即时诊断智慧医疗方案,助力医生缩短救治的时空、距离。

英山县73岁的唐婆婆突发急性心梗,时间就是生命。在过去,很多像唐婆婆这样突发急危重症的偏远乡村病人,因为医疗条件有限,有时候就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幸运的是,当时英山县人民医院用上了这套医疗方案,唐婆婆入院前就远程接受了诊断。在救护车上就开始接受救治,她的病情全部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回传到医院,做好准备后,直接进行有针对性地抢救。经过9天的住院医疗,唐婆婆出院回家,休养一段时间后,老人家又回到了和老伴相濡以沫的安宁生活,祖孙三代过了个团团圆圆的年。

陈亮的研究已服务于老百姓,谭文广主导研发的血气仪2020年也已走向临床,并且这款仪器的造价比国外同类产品低了一半。

凝聚科研人才 汇聚磅礴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2020年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光谷生物城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截至目前,光谷生物城集聚各类企业达2400余家,400多种新药在研,其中30余种一类新药进入临床,植物源提取人血清白蛋白、小口径仿生人造血管等多项产品和技术世界领先。更重要的是,在光谷生物城,创新创业者逾6万人,其中包括13位院士,23为国家“千人”,67位湖北“百人”,19位“武汉城市合伙人”,485个光谷“3551”高层次生物人才团队,人才竞争力全国第一。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我们的美好生活离不开科技力量的守护。科技的每一点进步,也离不开每位科研工作者的小理想、小目标。当他们与国家共担当,与时代同前进,就将汇聚成推动科技发展的磅礴力量。

无数个郭海荣、谭文广这样的年轻科研人才,在风雨中历练,在创新中成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