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哲学格局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2016-12-27 20:31   中国社会科学网   苏培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苏培)12月9日,第十六届人大马哲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举行。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新夏教授做了主题为“当代中国哲学格局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报告。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俊峰教授主持,张文喜、常晋芳等二十余位校内外学者参会并讨论发言。

陈新夏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哲学(即在当代中国的哲学,不同于作为哲学学科之一的“中国哲学”)格局中的地位,一直有一些议论,因为与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主要是西方哲学)等相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研究论域和内容上似乎并不对等。针对这一问题,他提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理解。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狭义的理解,即“对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研究”,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含义。细分起来,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哲学思想的研究,以及对其阐述者哲学思想的研究,或者说,既包括对“原生态”和“次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也包括对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建构。所谓“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所谓“次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阐释和发挥。所谓“当代形态”,是正在研究和建构中的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广义的理解,则不仅指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研究,也指的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或理论框架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拓展性含义。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事实上早已超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研究的范畴,而具有更加宽泛得多的含义。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范式或理论框架的研究,也是对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既涉及到各种纯哲学的问题,如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等问题,也涉及到对外部世界及其与人的关系的哲学理解,例如对自然、社会和人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这些问题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实践,又可以具体化为各种时代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例如近几十年以来实践标准的讨论、生产力标准的讨论、社会主义本质的讨论、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讨论,又如当今的全球化问题哲学思考、数字化时代哲学思考、可持续发展哲学思考,科技革命哲学思考,人的发展哲学思考,市场经济哲学思考等。

从本质上看,这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以现实生活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改变世界、改变人为使命,属于问题哲学、实践哲学的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哲学和问题哲学的特征,还鲜明地体现在理论体系上,延伸出一系列与现实相对应的分支哲学,如社会哲学、经济哲学、历史哲学、法律哲学、人的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生态哲学、管理哲学等。

实践范式与普遍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独特性

陈新夏讲到,如果仅限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研究,那么它在当代中国哲学中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哲学学科的地位便难以确认,亦不能在研究论域和理论体系上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并列或相提并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并与中国哲学及西方哲学并列,就在于其可以具有广义的、拓展性的含义。只有作出广义的、拓展性的理解,才能凸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和功能上的不可替代性,进而对其在当代中国哲学中的地位作出合理的理解。

从改变人和世界的使命和功能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未来中国哲学中是独具特色而不可或缺的。作为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或理论框架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即关联时代、观照实践的本质特征。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关注实践,是说它对现实的关照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无可替代的功能,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自觉,秉持实践范式,特别强调从实践出发理解对象、将实践作为理论建构的基石,特别强调以指导实践为依归,以改变人和世界为使命。实践范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显著的特色,使其具有区别于其他哲学的独特性。

所谓实践范式,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理论基石,从实践出发理解对象,以实际地改变人和世界为使命。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范式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强调哲学的使命是改变世界,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主张以实践中的问题为理论的导向和切入点,以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旨归。从关注现实和实践的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实践哲学”,也可称为“问题哲学”。其二,强调从人的实践出发理解客观对象,主张对事物、现实应当“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认为人们“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其三,调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历史,认为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即:生产实践是创造物质资料的活动,是人个体生命存在的基础,因而也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实践创造了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全部社会关系和制度,从而创造了整个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实践范式,体现为全方位基于实践和应对实践的特点,无论是对自然、社会还是对人的所有问题的理解,都是基于实践或从实践出发的,对认识、理论包括哲学自身的理解亦复如此。为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实践范式,又显著地体现于其理论体系和概念中,其所包含的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几大理论部分,及其在当代所延伸出的一系列分支哲学,都是以实践为基础并以实践为导向的,都分别对应着相应的现实问题。这些理论或概念有的很抽象,但同样深层次地反映着现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哲学中的地位还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它能否被视为一种普遍性的哲学,能否具有普遍性的哲学的禀赋和担当。

从历史的角度看,由于社会现实、社会实践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实际和实践结合以来,曾在一定时期和范围中被视为中国哲学的正宗和主流,事实上扮演着一种主流哲学的角色,承担着主流哲学的责任。从诸种哲学事实上的分工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曾在一定意义上被理解为一种具有基本性质或意义的哲学,或者被理解为类似于西方所谓“形而上学”的普遍性的哲学,故而曾有“哲学原理”的称谓。

近几十年来,随着学术研究走向正轨,人们对作为学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和定位也回归常态。回归常态当然意味着对其地位和作用不能无限拔高,但问题又在于,在回归常态的语境下,在当代中国哲学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仍可以被视为一种具有基本性质的哲学或“哲学原理”?

对此问题,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及西方哲学的关系中来理解。与中国哲学及西方哲学相似,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特定的哲学问题域。与一般的哲学流派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问题域或论域具有极大的广泛性,而并不局限于其名称所指;它不是像一些哲学流派那样只是涉及到某些方面或某一类的哲学问题,而是涉及到几乎所有的哲学问题,既涉及到自然也涉及到人和社会,既涉及到认知方面也涉及到价值方面。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成其为自身,不是因为特定的研究领域,而是因为特定的研究范式甚至风格,从这个意义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其他哲学流派(学派)所不具有的特点,承担着其他哲学流派(学派)难以承担的任务。基于这一特点以及由于中国哲学及西方哲学研究论域的侧重,至少从现实上可以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定意义上承担着某种哲学基本理论或“哲学原理”的功能和使命。

对话并借鉴中西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陈新夏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后,始终与中国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紧紧相随,并吸取了一些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养料,迄今从内容到形式都已经成为“中国的”哲学。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甚至思维方式已经较为中国化,但其话语表达和概念体系却尚无鲜明的中国特色,盖因其尚未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哲学的思想资源。

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哲学中,蕴含着大量优秀的精神价值资源,这些独特的哲学智慧和精神文化,至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们是中国人对其文化身份进而民族身份和社会身份的认同的根据,使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境界和精神享受迥异于其他民族,使中国人的认识、体验和追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鉴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照中国时代和实践的使命,鉴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有效地解答中国的问题、融入中国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全方位地成为地道的“中国的”哲学,体现中国的特色和优势,为此,不仅要一如既往地关注中国的时代、实践和生活,还要更加自觉地吸取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思想资源。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要面向未来的中国和世界,要反思和引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必须积极参考和借鉴当代西方的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现代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其共性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自身的特点,同时又具有现代化的一般特征,这意味着我们在社会现代化进程来中不仅可以取得并享受积极的成果,也会遭遇到一系列问题。我们正在经历西方国家业已经历的过程,西方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许多都已在我国重现,这些问题既阻碍着社会的全面进步也制约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当代西方哲学作为对当代西方社会现实和思想文化的哲学解读和阐释,深植于现代或后现代语境,直接关联西方现实的社会问题及日常生活,因而具有时代的前沿性和认识的深刻性,是反映当代西方社会问题的一面镜子,从其中,不仅可以间接地感悟当代西方社会现实和社会思潮以及现代化进程中的诸种问题,深度认识这些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也可以作为“他山之石”反观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及其问题。毋庸置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照社会现实和人生存境况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反思,而反思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借鉴西方哲学,以这种“他者”的、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为反思我国的现代化问题提供启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