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研究--第二届中华复兴论坛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

2017-09-18 09:30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杰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正面临深度调整,我国正以新兴大国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关系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

9月15—16日,第二届中华复兴论坛在山东威海召开。此次会议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东北亚局势为主题,与会学者围绕“中国特色外交思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大国关系与大国外交”、“一带一路与外交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武寅,山东大学原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李守信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作主旨演讲。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呈现特有生机与活力

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无可阻挡,人类的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但人类社会也正在迎来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武寅指出,针对当前世界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的主要特点,在科学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中国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理念,令世界耳目一新。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理念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焦头烂额的当今世界,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全方位挑战面前,显现出特有的生机与活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共识。作为新理念核心内容之一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已经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中。

于洪君表示,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外事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中国外交要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指导思想、战略布局、基本任务、政策目标等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此后,习近平主席纵观国际风云变幻,统揽中国外交全局,很快形成以合作共赢为基本理念,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追求,包含新世界观、新文明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合作观、新责任观在内,丰富而完整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习近平主席外交思想指引下,不断取得新成果,不断积累新经验。

在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门洪华看来,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世界面对着一个更加自信、开放的中国,中国面对着一个形势更加复杂、变化更加深刻、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中国正在构建以融入全球、变革自身、塑造世界为核心的和平发展战略框架。

“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首先是中国对自己的新定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表示,事实上,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中国正以一个新型大国的面目出现,活跃在地区与世界事务的舞台上。在应对危机、维护和平、推动发展上,中国已经处在重要的甚至核心的位置,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开辟人类合作发展新路径

在此次研讨会上,一带一路是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于洪君表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潮流,意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框架。

于洪君表示,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阐明了中国倡导一带一路的崇高目标和弘扬丝路精神的时代意义。这就使国际社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一带一路的本质是中国引导周边各国互利合作,带动整个世界联动发展,共同开辟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共同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此次研讨会专门设置了“一带一路与外交创新”议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副主编袁正清主持了这一阶段的发言与讨论。张蕴岭在发言中表示,建设一带一路不仅能为中国经济转型和世界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更为重要的是,一带一路解决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它更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国际间新型发展合作的重要平台。

于洪君表示,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一带一路并非一片坦途,自然也不会一帆风顺,不可能没有这样和那样的干扰和破坏。最近,中国成功地以政治、外交方式化解了周边地区一些重大而棘手的问题,证明中国有能力化风险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有能力联手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各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继续取得新的更大成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作出历史性贡献。

“此外,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外部世界,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对中国和平发展理念与和平崛起之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和了解,仍有许多误区。”于洪君认为,我们对外塑造国家形象、传播中华文化、诠释内外政策,仍显得相对滞后,有时还带有不少偏颇。正因为如此,深化对外人文交流与合作,强化和改进民心相通工作,不仅应当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更应当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

把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精髓和实质

武寅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不断创新、不断丰富的开放式体系和过程,正因为如此,它为国际问题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与形势不断提出的更高要求相比,我们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对一些重点领域的研究比如周边,我们对东盟、对澜湄合作;对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与地区安全,对南亚,包括中印关系等等,都还需要更加深入的跟踪式研究。再比如,对新兴大国关系的研究,既要全面深刻地领会其战略意义,也要对不同大国的不同特点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双边关系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另外,在进行个案研究的时候,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某些概念,从概念到概念的研究显然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精髓和实质。总而言之,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研究也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对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蕴岭表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一个大谋略。对研究者来说,是一个大的课题,涉及中国的思想文化积淀与传承,也涉及当代与未来的国际关系理论,值得深入研究。

北京大学教授张清敏表示,应该在更宽广的视野认识、理解习近平主席的外交思想。习近平主席的外交思想是一个科学、系统、完备的思想体系,涵盖外交、对外政策、国际关系和未来世界的构想。我们需要用更宽更高的视野看待、理解习近平主席的外交思想,认识中国外交的特色。一方面,外交是内政的延续,要从国内政治的角度理解中国外交;另一方面,外交是为了服务国家利益,要从国家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的角度认识中国外交。

此次会议由山东大学(威海)、威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是合作单位。

记者 张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