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风采]咸宁市社科联:为推动咸宁高质量发展贡献社科力量

2019-04-25 14:43     

  省社科联第八代表大会以来,咸宁市社科联紧紧围绕咸宁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抓好社科研究、社科普及和学会管理等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社科界“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一、积极服务咸宁发展,大力加强社科智库建设

一是切实发挥咸宁思想库的平台作用。五年来,“咸宁思想库”共完成683项课题研究,其中获省社科联立项51项。获省社科院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均居全省市州前列,成为全市智库研究的品牌。每年围绕咸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面向社科界征集立项课题,引导社科工作者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和对策性研究。创刊《研究报告》,定期向市四大家领导报送研究成果,五年中出刊130期,获得黄楚平、任振鹤、李建明、丁小强、王远鹤等省市领导的批示21次,涉及咸宁发展战略、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一批研究成果,批转到有关职能部门转化应用。如《温泉文化理念——“澡雪精神”》课题,得到市长丁小强和副市长镇方松、曾国平的批示肯定,并批转旅游新城、旅游局和园林局研究应用。“澡雪精神”石刻立于咸宁旅游集散中心附近。其中《“厕所革命”助推咸宁旅游业发展》获市委书记丁小强批示肯定,《紧盯招商引资重点项目 为助力经济发展支招》获市长王远鹤批示。

二是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五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研讨和咸宁市“主题党日+”理论研讨会。与省社科院联合召开《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调研座谈会;承办湖北青年学者论坛,围绕“弘扬长征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主题进行学术交流,共评选出60篇论文入选此次论坛;联合咸宁日报社、省社科普及教育(咸宁)基地等单位在全市开展“三抓一优”有奖征文活动,为扎实推进“三抓一优”,促进咸宁绿色崛起提供思想理论支持,共征集文章50余篇;举办“推动咸宁高质量发展”征文和研讨会。

三是精心组织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工作。按照强化导向、完善机制、规范评审的要求,不断完善相关制度。2014年、2017年分别进行了第四、五届社科成果评奖,共评选优秀社科成果48件,起到了良好的激励导向作用。

二.  积极服务群众,着力打造科普品牌

持续开展咸宁市社科普及乡镇(社区)行“四送”系列活动。自2014年以来,市社科联积极服务三农和社区,探索科普长效机制,先后策划组织了咸宁市社科普及大畈行、凤凰社区行、大幕乡泉山口村行、浮山行“四送”活动和“四送”之“第九届全民饮茶日”活动、“同声诵经典 喜迎十九大”国学经典诵读等系列,围绕乡镇(社区)基层所需所盼,开展送良策、送知识、送健康、送欢乐系列科普活动,受到了乡镇干部和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直接受众达15000人(次)。在2014年的全国社科普及交流会上专门予以推介,咸宁被授予“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称号。围绕扶贫攻坚开展社科普及,组织社科农科专家赴精准扶贫村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扶持产业发展,组织“汪家畈首届砂梨采摘节”活动,邀请“云上咸宁”进行网上直播,吸引各方游客,推动了砂梨销售。

三.积极服务基层,切实加强社团和队伍建设

一是切实加强社团管理。注重把好社团成立入口关,结合咸宁实际制定了《咸宁市社科联所属社会团体申办规程》,对新成立的社科团体的资格条件进行严格把关,认真审查,确保质量;注重把好社团日常管理关,制定《咸宁市社科联学会管理办法》,把各社团的日常管理纳入规范化轨道。制定《全市社科类社会组织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市级社科类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初审办法》,对社团的重大事项、年检初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召开全市社科类社会组织工作会议和挂靠社科组织工作会,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确保社科类社会组织发展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开展学会基地调研活动。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学会制度》,为社团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提供方便、创造条件。

二是建立市级社科研究基地。结合咸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市委党校等单位建立了向阳湖文化研究基地、咸宁市情研究基地、咸宁金融改革和发展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基地、咸宁绿色发展研究基地 、鄂南红色文化研究基地、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7个市级研究基地,这些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资源优势,加强系列课题研究,成为咸宁市社科智库研究的中坚力量。

三是积极推进“102030”社科人才工程建设。该人才工程从2017年正式启动,历时一年,经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和媒体公示,正式评定首批社科创新团队10个,领军人才15名,青年骨干10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