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丹:凝聚法治共识才有温度和力量

2019-04-29 13:33   《湖北日报》   艾丹

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正是要求执法者深刻领悟每一条法律背后所包含的价值取向,深刻认识到法律的功用最终不只是惩恶,更在于对社会的价值引领。

4月24日,上海仁济医院胸外科专家赵晓菁和患者因就诊秩序发生纠纷,患者报警后民警要求赵晓菁医生去派出所配合调查,正在接诊的赵晓菁医生坚持完成工作再配合警方,后因场面失控与民警发生肢体冲突,被民警用手铐带走接受调查。一时之间,“警察铐走医生”成为网络热词,怎么更好兼顾法与情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

这是一起医患纠纷引发的热点事件,但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是医生和警察。一方是生命健康的守卫者,另一方是社会正义的维护者,更加激起人们对良法善治的理性思考。4月27日,面对媒体,警方和赵晓菁医生均表示,在这起风波中,双方的应对方法“都有提升的空间”。警方坦承当时的做法合法但不够合情,表示应兼顾好法与情、刚与柔,进一步改进工作。当事医生也表示,警方始终是保护者,这次事件之后,他对执法流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从剑拔弩张的对立,到理性平和的对话,对法治更进一步的理解与共识,正是法治社会继续向前推进的坚实基础。

 法治是每个人的事,不仅保护众人的利益,也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法治社会要求执法者以法律为准绳,但法治并不只是冰冷的法条,也不只是刻板的法律程序,法治中有人心的温度,有社会的期盼,有正义的共识。为什么公众对“医生被警察铐走”的细节不断拷问,对事件的是非曲直不断甄别,正是社会中朴素的正义感使然。一位外科专家被警察用手铐强制带走,即使符合执法规范,又是否充分考虑到了被执行者的个人感受?有没有更适合的方式,同时又能收获更好的社会效果?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每一位执法者化解社会矛盾,解决法治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将带给人民群众对法治最直观的感受。能否确保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直接关系到人们对法治的信仰。执法现场,为了维护嫌疑人的尊严,执法人员用衣物覆盖住手铐,这样的细节不仅出现在影视剧里,现实社会中也不乏其例。许多城市在交通执法、城管执法的实践中,文明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正是要求执法者深刻领悟每一条法律背后所包含的价值取向,深刻认识到法律的功用最终不只是惩恶,更在于对社会的价值引领。把握执法尺度,提高执法的文明度,才能让法治真正扎根进社会的文化土壤里,成为人们内心的自觉遵循。

随着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从着重追求“结果”的公正,到越来越看重“过程”的规范、文明,这是一种可贵的进步。法治社会是一个人人参与的社会,需要提升的不仅仅是执法者,我们每个人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也要逐渐跟上。这起热点事件虽然发生在警方、医生、患者之间,但从全社会来看,我们都不是旁观者。只有全社会不断增强对法治的共识,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坚持理性思考,让法治不仅严肃,而且温暖人心,才能真正实现良法善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