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风采]荆门市社科联:发挥智力支撑作用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原创   2019-05-13 12:58     

近年来,在省社科联的科学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荆门市社科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务实重行,为推动全市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 坚持科学理论引导,积极开展理论武装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要文件精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荆门日报》《荆门社会科学》杂志开设专版,每年组织召开2-3次专家理论座谈会,先后组织召开了学习十八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省市党代会精神和学习十九大精神等政治理论研讨会10多场。掌握理论、学术工作的主导权、话语权,组建市社科理论工作者宣讲队,深入机关、社区、农村、学校,每年开展宣传讲座数十次。积极围绕市委市政府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数场,营造发展气场。组织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座谈研讨,发表各类文章、报告300余篇。

二、 坚持贴紧贴准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建言献策

立足荆门发展实际,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开展荆门智库建设。抓住荆门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荆门经济社会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组织开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的研究,近年立项课题100多个,形成专题研究成果、调研报告40余篇,出版智库类书籍19部,提供支持经费累计达60余万元。做好智库课题的成果运用转化,编辑刊发《领导参考》50期,获得省、市主要领导批示19件。准确把握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需求,广泛参与建言献策、民主协商,多次参与市委市政府重要文件、各种发展规划的的起草、修改和建言献策。“中国农谷战略定位”“鄂中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江汉平原中心城市定位”“荆门城市形象定位”“双创”“PPP模式运用”等许多有见地的建议被省、市委多次采纳,写进相关文件和规划,为推动荆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三、 坚持立足荆门、研究荆门、宣传荆门,积极开展学术研究

围绕荆门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组织专家进行专题解读阐释,擦亮“农耕文明摇篮、道家思想源头、健康养生福地、通用航空新城”四张文化名片。组织荆门历史文化专家挖掘荆门抗战史实,编著了《荆门抗战风云》《难忘八二九》等抗战资料。深化荆门历史名人研究,对思想家老子和老莱子、陆王心学创始人陆九渊、兴献王朱祐杬、清朝名臣周培公等历史人物进行了系统的史料整理,出版《人文荆门》丛书两期10多本著作。深入挖掘重点传统文化,重点组织专家开展研究,在郭店楚简与楚文化、陆九渊与象山心学、长寿文化、政府采购理论与实施、积分制管理理论与实践等品牌领域继续保持学术优势,出版《荆门楚文化》《荆楚方言研究》《陔馀续稿》《说荆门》等著作。近年来,出版地方历史文化类著作20余种,经济发展类学术著作5部,以及一批有份量的理论文章、学术文章和调研报告。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先后参与组织、策划举办大型学术研讨会近10场,扩大荆门社科界影响力。

四、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推进社科普及

搭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学术文化平台、社科理论阵地,创新“一刊”、“一网”、“一讲堂”、“一基地”平台,全力打造科普宣传教育品牌。办好会刊《荆门社会科学》和荆门社科网,办刊办网水平和质量始终保持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打造“荆门社科大讲堂”品牌,大力兴办科普讲坛,在全省率先组织社科专家深入基层开展科普讲座,积极参与“荆门论坛”“象山讲堂”“中国农谷论坛”,举办讲座100余场。先后在图书馆、高校、社区、农村、社团等多领域建立了7个社科普及教育基地,覆盖面居全省第一。依托科普基地,积极推进科普活动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网站。完善科普制度,创新活动方式,将社团、科普基地纳入统一管理与考核。每年支持科普经费均在6—8万元左右,已资助出版科普读物6本。积极组织社科普及周,鼓励各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五、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积极繁荣社团组织

加强对社科类社团的引导和管理,鼓励社团、研究所围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研讨活动。出台《荆门市社科类社团量化管理办法》,推进社科类社团规范化建设。实施社团走访制度,加强对学会日常工作、人事工作、财务工作和重要学术活动的指导。组织开展“市级示范学会”、“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评选表彰活动,以先进促后进。目前,全市已挂牌示范学会6个,获得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的社团已达10个。加强业务指导力度,每年举办1—2次“社科类社会社团业务培训班”,积极组织参加省内外相关培训班,实现社团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全覆盖。

六、 坚持协调、引导、整合原则,打造一支专业的社科研究人才队伍

协调、引导、整合社科界“五路大军”,初步形成了以专家学者为主体的高端智库和以研究所为主体的民间智库。以资助为手段,以服务决策咨询为抓手,加大对专家学者开展学术活动、课题研究的扶持,着重培养重点专家、特殊人才。加强研究所人才队伍的扶持和服务,重点打造一批具有较强领导、研究能力的所长队伍,着力打造一批政策理论宣讲家、社会活动家。完善人才库建设,建立了500名入库人才,50名入库专家。组建了“荆门社科名家工作室”,突出区域发展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组建新产业智库,定期走进企业,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抓好“社科名家”培养工程,组织社科专家参与“荆门名家培养对象”“市把关人才”评选,充分调动专家人才的积极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