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山的回答 | 菊乡里的“护花使者”

2020-08-19 08:45   长江云  

特别策划《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山的回答》今天我们来到了大别山区。大别山在皖鄂豫三省交界处,东西绵延约380公里,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在湖北,大别山区主要覆盖了黄冈全市,以及孝昌县、大悟县。这里是鄂豫皖红色根据地的摇篮,但因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深山区与库区叠加交错,交通闭塞、基础落后,被列入了国家连片特殊困难片区。今天,我们的蹲点报道组来到了被誉为“菊乡”的黄冈麻城市福田河镇。

金家边村的7月,20多天的梅雨都下在了老夏的心里。每天,他要去自己的菊花地里走一圈。心里头煎熬的,是这40亩脱毒苗的选择到底行不行。

麻城市福田河镇金家边村村民夏树飞:“这边的苗子是政府发的脱毒苗,你看长得几(多)茂盛。这边是我传统育的苗,这个苗子它不耐涝,这雨落(时间)长了,根慢慢它就死了。明年种的话,肯定得全种脱毒苗,老苗子一棵都不能要。”

两个月前,镇里的农技员来村里推广他们新研发的脱毒苗。当“新技术”遇上“老经验”,脱毒苗碰了一鼻子灰。

麻城市福田河镇金家边村村民夏树飞:“我种了40多年的菊花,我心里有数的。它(脱毒苗)都没有它(新苗子)的一个枝丫大,你说我信不信?大部分种菊花的都看这个花看不起眼,就是怕没有保障、怕它没产量。”

“保障”,说起来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的两个字,却系着大山里头人们一年的生计。弄不好,刚刚摘下的贫困帽,又得戴回去。产量,老夏担心的是多和少。福田河镇的程书记担心的,却是有和没。

麻城市福田河镇党委书记程伟:“2016年的大雨,地里满目疮痍,10月份收购的时候,当时(镇里的)农商行的行长,我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 10月份存款是他们的高峰,他说我们就少了3000万的收入,说明(老百姓)收入不高,没有钱去存了。当时正是脱贫攻坚的时候,主导产业成这个样子,那老百姓脱贫都成问题,更何谈致富。”

梅雨,年年都是要来的。老天的雨要下多大、下多长,人一点办法都没有。安徽、江苏、杭州……程书记开始在全国调研,寻找菊苗不怕水的办法。镇里投资600多万建了一座育苗工厂,请来南京农业大学的教授,改良这个祖祖辈辈已经种了上千年的传家宝。

麻城市福田河镇党委书记程伟:“做科研它时间是很漫长的,我是坚定的,不做好我就不撤兵,哪怕拿出我们吃饭的钱,我们也要把这个事情做起来。”

三个春去秋来,育苗工厂的第一代脱毒苗,终于在试验中成功抵抗住了旱涝所产生的病毒。

今年全镇新增了5000多亩菊花,种的全都是脱毒苗,镇里的菊花种植面积也突破了3万亩。

麻城市福田河镇党委书记程伟:“你看这长得多旺,2016年根本就看不到这样的,那个时候我就天天到田间地头转。今年我就看一遍,放心睡大觉吧。”

麻城市福田河镇金家边村村民夏树飞:“脱毒苗一亩可以产350斤。”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350斤。”

麻城市福田河镇金家边村村民夏树飞:“嗯,干花。但我们的传统苗子,只搞到200斤。”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多100斤呢。”

麻城市福田河镇金家边村村民夏树飞:“我这应该是可以奔小康,我这60亩,我可以赚20万。”

老夏幸福的保障,除了不怕涝无惧旱的脱毒苗,还有这家加工厂。

湖北金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东风:“今年保护价就按照5块2收,如果市场价高于5块2,我们还按照(高出)10%的保护价来收,绿色食品的质量标准来执行,你不能打农药。”

今年,金兰公司的收购价,比去年高了三成。

湖北金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东风:“我是2000年注册的,叫做麻城市金天杭白菊制品厂。”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叫杭白菊,就是贴别人的牌子?”

湖北金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东风:“对呀,都是给别人做嫁妆。我运行了一年,我自己有个反思,我说我们自己要创自己的品牌,所以我到2001年,我就自己重新注册,叫福田白菊制品厂。”

在麻城市的大力推动下,2009年,麻城福白菊的商标获得国家批准,2019年,福田河镇建成了2400亩的福白菊扶贫基地,横跨16个菊花专业村,成立了18家村级菊花专业合作社,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347户。

湖北金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东风:“你看我这花,拿着就跟金元宝一样,是我们的致富花,是我们老百姓的幸福花。确实是这么回事,你看,多漂亮。 ”

8月7号上午,在福田河商会的成立现场,离开家乡20多年的赵全明重回故土,为的就是把山里的菊花带去大城市。

深圳市湖北麻城商会常务副会长赵全明:“我们都是一群离开家乡又爱上家乡的人,我们在深圳坂田开了一个体验店,随时可以让你进来体验和喝我们的菊花,它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就直接呈现给大家。”

记者手记:产业扶贫也要因时制宜

行走在“菊乡”,花还未开,但我从老乡们的脸上,已经看到了丰收的喜悦。因为在他们的身后,有一群“护花使者”,他们育苗子、创品牌、谋销路,让大山里的每一朵菊花,都能开出最美的样子,守住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大山深处,到处都是庄稼地,但从养家糊口到脱贫致富,这之间差的正是因时制宜的科学观念、立足长远的品牌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催生产业扶贫的内生动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