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的时候:扶贫先扶志

2020-09-23 09:27   潇湘晨报  

那天中午,我站在方斗山一个突起的山嘴上,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峦在飘游的山雾里,像一座座坚固的天然屏障,挡在我面前。

石柱,作为重庆市内为数不多的集土、汉、苗族杂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改土归流前,史称“五溪蛮”,是一个表不上书、史少记载的神秘之地。

勤劳朴实的石柱人世代生存于崇山峻岭、千山万壑之间,时刻期盼山寨繁荣、小康长乐。他们渴望摆脱贫穷,渴望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罗涌(右)与张仁华(左)在查看中蜂养殖情况

扶贫先扶志

让张仁华感激不已的罗队长叫罗涌,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的纪检组长。

2015年,春寒料峭。

座落在石柱境内方斗山脚下的清明村村委会办公楼笼罩在一片乳白色的山雾之中。村主任黎道华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忍不住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焦急地说:“都快十二点了,啷个(怎么)还没来哟?”

话音刚落,办公楼前的坝子忽然响起几声汽车喇叭声。车上下来4个人,径直走进村委会办公室,黎道华急忙迎上前去。

一行人中,领头的是一位五十岁开外、中等个子的男子,他就是罗涌。跟在他身后的是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老干局、沿溪镇政府的领导。罗涌笑了笑,诙谐地对黎主任说:“我们不是来办案的哈,是到你这个村开展扶贫工作的,这回来了可是要长驻‘沙家浜’不走喽!” 镇领导随即向黎道华介绍,罗涌是石柱自治县委派来担任清明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

清明村,沿溪镇最偏僻边远、最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2064人,贫困人口达54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6.3%,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一天中午,一个黑脸大汉风风火火地闯进村委会办公室,进屋便大声吼道:“听说县里来了扶贫队,你们给我评评理,县里帮扶贫困户,为啥‘一碗水不端平’,给别人家送铺盖送米还送钱,只给我家送条毛毯了事?”

细细一看,此人一米八几的个头,大嘴巴、厚嘴唇,棱角分明的国字脸黑得像刷了一层油漆,粗大的嗓门加上这副身板和一张黑着的国字脸,着实让罗涌心头一惊:这个“猛张飞”来势凶猛,怕是要闹事。

罗涌见势不妙,急忙起身,笑呵呵地搬过一把椅子请他坐,再沏杯热茶送到他手上,然后,和颜悦色地对他说:“你消消气,你刚才反映的这个情况,我明天就去调查核实,一定给你个满意答复。”说到这里,罗涌忽然一下子意识到大汉反映的问题非同小可。待大汉情绪平静下来并“呼呼”地喝了两口茶水后,罗涌把他单独叫到楼上办公室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况。

随后几天,罗涌专门针对县里各个部门对贫困户的帮扶情况户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他发现,过去县里许多单位和帮扶责任人都沿用传统的给钱送物 “慰问式”帮扶办法,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贫困户的生活压力,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让贫困户们滋生出“等、靠、要”的思想。

针对这一情况,罗涌与工作队队员研究决定,首先在全村开展“脱贫立志”的宣传教育活动。于是,每天清晨,罗涌便带着相关文件和资料到村民小组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耐心细致地宣传、讲解国家精准扶贫的大政方针及市、县的具体扶贫政策,动员各户树立脱贫志向,积极寻找致富门路,勤劳致富。

在深入调查中,罗涌还发现一个严峻的问题:由于参与扶贫的县级部门采取的扶贫措施不尽相同,帮扶条件也不一样,直接导致贫困户享受的待遇不一样,这就出现了大汉反映的情况,即贫困户与贫困户之间、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贫困组与非贫困组之间产生了“不公平”的现象并被村民误解,进而引发了新的矛盾。

罗涌由此想到,如果把给贫困户送慰问品的开支集中起来用于解决贫困户的具体困难,比如解决出行难的问题,一定会起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于是,他向石柱自治县委、县政府提出这一建议,很快被釆纳。由此,县委老干局、县投资促进中心等单位迅速调整帮扶思路,将原来准备向清明村贫困户赠送的慰问品折合成人民币,为清明村石家组修通了一条连接3个居民点、方便20余家贫困户出行的水泥路。

这件事办成之后,罗涌在贫困户心目中一下子树起了不说空话、真抓实干的扶贫干部形象,为他后来发动全村贫困户发展脱贫致富项目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