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灿: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

2020-10-12 13:12   《学习时报 》   陈红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时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加强“四史”教育,是在“拔节孕穗期”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内在要求,要针对青年学生群体特点,讲求方式方法,做好结合文章。

说理与说事相结合。知史明志,知史明理。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要使广大学生从这些波澜壮阔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进程中,学会用历史的思维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基本道理,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加强历史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用道理说明道理,用理论证明理论,而是要更多地使用丰富生动的历史事实、历史事件,面向大学生讲活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新中国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社会主义发展的故事,用数据说话,让成就发声,以事实佐证,特别是要结合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建立正确的历史认知与历史逻辑。

守正与明辨相结合。加强大学生历史观教育,首先要做到“守正”。“四史”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方向就是旗帜,只有方向正确了,才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线,分清主流和支流、现象与本质。从根本上讲,大学生历史观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与“守正”相对的,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树立是非观念,自觉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当代大学生深受全球化、信息化和社会转型的影响,置身于形形色色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场域之中。因此,我们的历史观教育,要增强针对性,帮助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多元多样文化冲击中建立正确价值判断、增强理性辨别能力。

入脑与入行相结合。历史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加强大学生历史观教育,其指向就在于帮助他们在灵魂深处树牢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从内心深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与此同时,更要引导大学生把“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转化为实际行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历史是人民创造出来的,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洪流中,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接近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我们要通过思想引领和实践引导,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引导他们把个人奋斗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志向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勇当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真正成为中国美好未来的创造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