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市壶天镇潭桥村脱贫攻坚的故事

2020-11-02 09:24   湘潭在线  

秋阳下的潭桥村。该村通过种植红薯尖、富硒稻等经济作物,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记者 罗韬 摄)

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

——湘乡市壶天镇潭桥村脱贫攻坚的故事

湘潭在线11月2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实践 杨阳)湘乡市壶天镇潭桥村位于湘潭西北端,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受历史、自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昔日的小山村经济基础薄弱,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村民生活困难。潭桥村曾是我市贫困人口数量最多的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8户、570人,属省定贫困村。

当脱贫攻坚的战鼓擂响之后,潭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以来,该村共计脱贫153户558人。2016年,潭桥村退出贫困村序列,脱贫摘帽。2019年底,潭桥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106.55元,远超全省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的脱贫收入标准。

地肥了,路畅了,产业兴了,村民的钱袋子鼓了……山乡巨变的背后,留下了一串串奋斗者的足迹。

有奔头,干劲足

雨后的潭桥村,更显宁静而美好。远处,群山环抱,云雾缭绕,苍翠欲滴。近处,田野上,丰收在望,喜悦在村民的脸上荡漾。

早上8点,潭桥村产业扶贫基地的大棚内,10多名村民正在忙着采摘红薯尖。“年纪大了,还能在家门口就业,每个月多了一份收入,能不高兴吗?”70多岁的蔡桃英笑着说。

蔡桃英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伴肺气肿干不了重活。扶贫基地建成后,她成了“上班族”,不仅能够照顾家里,还能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工资一月一发,勤快点,最多的时候一月能拿到5000多元呢。”蔡桃英对此十分满意。

这是潭桥村建设的150多亩红薯尖蔬菜基地带给村民的实惠。基地采取合作化、市场化的模式,共带动和吸收30多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和务工,每天可采收蔬菜1500多公斤,务工人员每天可获得120元的收益。

村民们得实惠,满心欢喜,蔬菜基地的承包者陈志缓更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37岁的陈志缓个子不高、黑黑瘦瘦,憨厚,不善言辞,但目光中却透露出坚毅和执着。小时候,由于意外烧伤导致他肢体残疾。母亲是聋哑人,且身患多种慢性病,生活十分困难。2014年,经村民主评议,陈志缓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人穷志不穷。陈志缓不等、不靠、不要,立志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干出一番事业,过上更好的生活。

脱贫之路怎么走?“家里曾喂养过鸡、鸭、猪、羊等,也算有一些经验。”经过深思熟虑,陈志缓决定走养殖之路。

脱贫的思路有了,接下来,怎么干?启动资金从哪里来?正在陈志缓一筹莫展之时,驻村干部给他带来了好消息,国家为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贫困户量身定制了免抵押、免担保、财政全额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陈志缓立即向银行申请了贷款。银行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他的养殖场地进行走访摸底调查,为其发放了3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

“党的政策真是好啊,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更加坚定了我创业的决心和信心。”陈志缓一头扎进创业中,从修建养殖场地,到学技术、忙管理,从养殖、防疫到销售,他吃得苦、霸得蛮。

功夫不负苦心人。如今,陈志缓的养鸡场散养土鸡3000多只,平均每年可赚七八万元。加上猪、牛等养殖收入,每年收益达10多万元。

2019年,陈志缓又注册成立了湘乡市志恒农业有限公司,承包村流转土地200多亩,进行赤松茸、富硒稻、红薯尖蔬菜种植,以及大棚泥鳅、鱼塘养殖等产业项目,带动乡亲共同增收致富。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多热心人的帮助,只要努力干事,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陈志缓坚定地说。

手拉手,大步走

切割、整理、装车,下午4时,冷冻库内,四五名村民正在忙着装运当天采摘的红薯尖。“如果没有这冷库,我这产品根本无法保存。”看着一箱箱绿油油的红薯尖随车驶向远方,陈志缓内心充满了感激。

今年初,村里为产业扶贫基地配套建设了冷冻库,但因电费问题一直未能投入使用。如果红薯尖上市之前,不能启用冷库,那一年的努力将付诸东流。为此,陈志缓找到了市发改委驻村工作队的许健。了解情况后,许健立即到国网湘潭供电公司进行对接,迅速协调解决了相关问题,确保了冷冻库如期投入使用。为了解决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驻村工作队经多方联系,促成基地与长沙湘中惠农公司产销合作,实现兜底收购。

不仅如此,许健还跑前跑后,帮助陈志缓购买了一架植保无人机。有了这个“神器”,基地喷洒农药费时费力的问题迎刃而解。相比以前,节约了几倍的劳动力成本和时间。在许健及工作队的帮助下,通往扶贫基地的800米道路全部水泥硬化,农产品生产、运输更加安全、顺畅。许健和工作队计划再为基地建设一批温控大棚,安装一套喷灌系统,将基地做大做强。

许健只是市发改委驻潭桥村帮扶工作队中的一员。自2015年以来,市发改委大力开展驻村帮扶工作,2015年派出1名干部驻村帮扶,今年4月增派5人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全体干部职工与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子”,手拉手,大步向前,脱贫致富奔小康。

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查看帮扶措施落实及产业发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开展驻村帮扶近两年时间,彭继武把潭桥村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和心血。

2018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彭继武欣然接受组织安排,走进潭桥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面对千头万绪的脱贫攻坚工作,彭继武虽有不适,但凭着绝不服输的军人本色,迅速转型。白天,他带着笔记本走村串户,记录村民所反映的问题,了解每一名贫困户致贫的原因;晚上,便根据自己了解的村情民意,思考着如何制定科学可行的攻坚方案和扶贫措施。对全村1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他心里都有一笔“明白账”。

村里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种植的赤松茸喜获丰收,但销售受阻,村民心急如焚。彭继武立即联系后盾单位、扶贫部门、餐饮协会、超市、亲戚朋友等,不到半个月就帮销了约2500公斤,最大程度地帮助村民缓解了滞销危机。72岁的贫困户周清诗反映,自家种了3亩红薯,手工制作了950多公斤红薯粉,还剩500公斤销不出。彭继武立即与后盾单位对接,成功帮助村民将劳动成果转化为真金白银。曾秋阳、黄清梅、李桂芬因患有精神疾病丧失劳动力,如今还未脱贫,彭继武则想方设法为他们增加收入,通过产业委托帮扶、残疾补助、低保等政策兜底,为这几户人均增收9000多元。

作为牵头帮扶单位,近年来,市发改委用心用情投入脱贫攻坚工作,强化政策和财力保障,2019年、2020年分别安排40万、50万元资金,全力支持潭桥村党建阵地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同时,号召全委干部职工和其他后盾单位开展爱心消费扶贫,帮助贫困户拓展农产品销路,激发内生动力。

党旗红,群众乐

水电齐全,门前屋后有菜地、晒谷坪、池塘,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这是村民曾智元的新家。他告诉我们,如今,女儿在外务工,自己和老伴在家干点农活,日子越过越甜。

这是曾智元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那里曾是我们的家。”曾智元指着远处的青山说,那时,他们一家四口住在破旧的砖瓦房里,上下山只有一条泥泞的羊肠小道,生产生活极为不便。

就在曾智元感到困苦无助的时候,党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他们一家走出深山,开始了新的生活。“建房补助了8.5万元,免费配套了水电、基础设施,还享有医疗救助、教育助学等政策。”如今,曾智元的眉头舒展了。

像曾智元一样,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潭桥村许多贫困户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大道。

今年40多岁的罗喜华先天性聋哑,几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她独自抚养一儿一女。家里的房屋年久失修,常常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考虑到其经济困难,村里帮其进行了维修。罗喜华的儿子大学毕业后,村里千方百计帮其联系了爱心老板,介绍他到高压电力线路厂当技工学徒,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村里还帮助她的女儿申报了抚养保障补助。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潭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改进扶贫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大对特殊群体和特困群众的帮扶力度,更好地满足群众在劳动就业、教育医疗、扶贫救助、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需求,使贫困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让党旗在脱贫攻坚一线飘扬起来。

“今年以来,村里补选了一名总支委员,增设了3名常设干部,充实强化了村‘两委’工作力量。”村党总支书记周世希介绍,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得到有力提升。

今年初,受疫情影响,村里的粮食生产和荒田治理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村里有耕地4000多亩,但是,一部分耕地属于冷浸田,难以耕种。村“两委”明确分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组织党员、干部分4个片区,对所有耕地进行摸底,核实相关情况,再请专业合作社对耕地进行翻耕、治理,新增耕地180多亩,圆满完成任务。

开展精准脱贫工作以来,村“两委”严格按照“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标准,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全村在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人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住房及饮水安全全部得到保障。

通过户帮户、亲帮亲活动,村里组织爱心企业和老板吸收带动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村民主要从事高压线路、基建房建或服务行业务工,月均收入可达6000元左右,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前,全村共203名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并全部享受了务工交通补贴,其中有114人享受了一次性创业补贴。

这些年,村里基础建设稳步推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村民小组通组公路基本实现了硬化,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建设了新村部和村民服务中心。同时,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光伏发电并网每年增收约4万元,农家乐项目整体出租每年增收近7万元。

众人拾柴火焰高。脱贫路上,潭桥村村“两委”及党员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村民们齐心协力,挥洒青春和汗水,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针对未脱贫的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盾单位进行一对一帮扶,村干部实施帮扶,真正让贫困户去“穷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