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曼诗:降门槛不等于没门槛

2020-12-16 13:06   《湖北日报》   程曼诗

高校“唯论文”现象需要纠偏。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不得过分依赖国际数据和期刊,防止国际期刊论文至上;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导师岗位选聘、人才计划申报评审的唯一指标;不得把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教师招聘、职务(职称)评聘、人才引进的前置条件和直接依据等。

教学与科研,是高等学校的两项核心职能。一直以来,高校教师晋升职称、申报课题等,必须拿出高水平论文以期得到认可。不少高校对科研成果的评价、考核机制与奖励大大优于教学,“课教得再好也不行”,道出了很多高校教师的无奈。

“10个不得”的出台,看似门槛降低,实则更加高标准、严要求。一方面,人才评判标准要因地制宜,加强学术自信,不过分依靠外国期刊,才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另一方面,把论文看得太重,会让教学能力强和动手能力强的人失去优势,也可能给学术注水乱象提供温床,阻碍人才发展。在“降低”论文数量等客观门槛的同时,出台更合理、更公平、更好执行的评价方案,才是一道“硬核”考题。不得过分依赖国外数据和期刊,那国内数据和期刊质量如何保证?不把核心期刊论文收录情况作为唯一指标和前置条件,那什么程度满足哪些细分条件可以算数?鼓励人尽其才,需要更有说服力的综合评价标准。

“10个不得”是学术界“溯本清源”的重要一步,有助于清理学术泡沫,纠正学术风气,营造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学术气象。明确了“不得”,更要更新以利长远的评价机制,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后半篇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