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文:“桐乡经验”再探索

2021-02-23 11:44   中国农村研究院网   刘亚文

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这就说明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成为了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现实之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地区自治组织发育不全、乡贤能人参与不足、法律进村却难入户等原因,使得村庄治理资源匮乏、治理难度加大,进而陷入治理效果不佳的困境。鉴于此,山东省马流泽村探索出一条以“1 5”话心室为载体、以“五老”带动为特色的三治融合新路径。具体而言,即以自治组织为平台,以“五老”参与为主线,通过激活乡土资源、重用道德规范、活用法规民约,让村庄治理有据可循、有情可解、有法可依,推动了农村社会更有序、农村乡风更文明、农村治理更有效,打造了东平农村地区三治融合的标杆与典范,可以说是“桐乡经验”的“东平探索”。

一、解民忧听民需,激活自治,引三治融合“航向”

马流泽村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通过激活乡土力量,建立新型村民自治组织,为村庄安装“减压阀”。

(一)充实村务管理“主力军”,身边人问身边事

马流泽村以盘活老人资源为起点,构筑村内平台为要点,找准村务管理关键点。一方面,上传下达,村情民意有了“中转站”。马流泽村集中村内“五老”,在政策的助推下建立“1 5”话心室,并制定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发挥上传民意、下达村情的作用。仅在话心室设立的5个月内,就汇集20余条村民意见,涉及幸福院设施故障、村庄环境卫生死角等事务。另一方面,左右协调,邻里嫌隙有了“和事佬”。话心室汇集村里老干部、老党员等优势力量,各展其能化解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如退休老教师焦德轩以法律为手段进行调解,而老干部马立水擅长以情理劝说,共同搭建起邻里和谐“连心桥”。话心室在2018年已化解矛盾近40起。

(二)打造纠纷调解“工作队”,村庄难在村庄解

马流泽村依托“五老”平台打出基层治理组合拳,让矛盾不出村、小事随时解。首先,知根知底,调处家长里短。“五老调解员”都是本村村民,对左邻右舍的情况了熟于心,他们借助在村里散步、入户串门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潜在矛盾,三言两语解决纠纷苗头。村民牛树英说:“村里的‘五老’时不时的会来家里问问近况。”其次,清查摸底,化解利益纠葛。乡土语言是“五老调解员”化解利益纠葛的最佳武器,确保村民们在接受调解时听得进去、听得明白。对此,“五老”张兆玉说:“之前马胜银因为土地承包和村里产生3、4次矛盾,我们用土话给他讲道理、说事实,最终把这个疙瘩解开了。”再次,支书托底,消除历史遗留。“荒片”利益纠纷是该村历史遗留问题,“五老”依托话心室,积极向村委反馈民意,之后村支书在充分征询民意后,逐一解决相关农户的“荒片”问题。村民张爷爷说:“村里对‘荒片’的处理对没有一个不服的。”

(三)担任村情民意“参政团”,群众事由群众议

“五老”在矛盾调解过程通过听真声音,让意见出门、政策入心。一是,群众所急,从“地头”到“村头”。“五老”不仅在话心室定期值班接待村民,更主动到每家每户、田间地头了解情况。最多的一个月,“五老”能过问10余位村民的心中难题。二是,大事小情,由“墙头”走向“炕头”。马流泽村的村务不仅挂在墙上更挂在“五老”心上,“五老”进门调解时也将最新村务消息带给农户,促进了村务的公开。村民马胜铭说:“多亏了他们,我们不用去村里打听就知道产权改革的最新动态。”

二、引传统颂道德,融德于治,扬三治融合“风帆”

马流泽村在德治调解过程中注重培养挖掘“德治氛围、德治方法、德治经验”,发挥道德教化在村庄治理中的先导性作用。

(一)营造德治氛围,为村治“清风正气”

马流泽村通过加强传统道德与优秀典型的宣传,引领村庄道德风尚。一是张贴标语牌,倡和谐新风。话心室内有2面以睦邻、孝道为主题的文化墙,包括“和为贵”、“宽容”等6张标语牌,通过随处可以见的标语牌,刮起和谐乡风。村民王大叔说:“看到这些标语,就不断提醒自己,一言一行要讲文明。”二是悬挂展示板,树道德榜样。“五老调解员”不仅是调解高手,也是村里“数得着”的德高望重之人,将“五老”的信息通过展示板的方式“晒”出来,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三是打造四德榜,彰善行义举。马流泽村通过典型人物评选活动,每年选出4位道德模范,除了常规宣传之外,“五老调解员”还在实际调解当中,以身边道德典范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去教化当事人。

(二)重用德治办事,为村治“添枝加叶”

马流泽村通过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引导村民向上向善。首先以人情道理为杠杆。“五老”用人情为工具,凭借村中熟人身份的独特优势,让纠纷双方愿意接受调解,再通过讲情说理的方式化解矛盾。“五老”之一的焦德轩说:“村里人听不进劝,就用长辈身份和他唠家常,让他冷静下来再说问题。”其次以团体协作为天平。“五老”一般是3个人以上同时工作,确保矛盾调解时不拉偏架,村民更愿意接受这种较为公平的调解。村支书张兆民说:“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几个老人家一齐说理,大家都信服。”最后以反复工作为抓手。对于不能随手调解的问题,“五老”还选择进户谈心调解,有的矛盾需要4、5次进门才能彻底解决,“五老”马胜武说:“有的人明明错了还要找三分理,对于这样的就要反复到他家里说才行。”

(三)总结德治经验,让村治“硕果累累”

马流泽村通过将德治经验提炼总结,不断为村庄治理提供经验成果。第一,件件记录,创设责任机制。马流泽村建立矛盾反馈情况表,实现“事项入表、责任到人、时间到分”的工作记录方法。2018年全年,表内共有20余条反馈事项,推进每一桩矛盾的切实解决。第二,事事总结,形成长效机制。马流泽村还探索“一事一总结”制度,在矛盾纠纷化解之后,“五老”开会总结“以德调解”的经验方法。张书记说:“一年到头,话心室开了快30回总结会。”第三,周周碰头,确立沟通机制。村两委与“五老”定期召开“碰头会”,及时掌握民情民意,吸收德治经验,并给予“五老”工作上的组织、协调与指导。村民马明说:“俺村话心室之所以能成事,村两委可没少出力。”

三、晓章程普法理,嵌法于治,稳三治融合“船舵”

马流泽村通过法治固本,规范完善村规民约,激活村内外法治资源,探索灵活用法新方法,使法治真正在村里落地生根。

(一)谈规说理,强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马流泽村以村规民约为先导,培植适宜本村风土人情的规矩条例。首先植根实际,“五老”助村规立起来。在村两委与“五老”的带动下,马流泽村结合实际情况,编制20余条村规民约,内容通俗易懂且指向明确。村民马叔说:“村里的村规民约订的‘不孬’”,好记又接地气”。其次,更新换代,“五老”让村规亮起来。该村还依据“五老”反馈的实际问题,及时更新村规民约,村规民约不再是“墙上挂挂”的规定和“嘴上说说”的民约,而是真正通过更新相关细则解决问题,更有效提升村庄治理的规范化水平。最后,以规劝解,“五老”把村规用起来。“五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凸显村规民约的作用,通过在调解过程中循循善诱与以规为教相互结合,逐步完成不良风气向文明乡风的转变。“五老”张兆玉说:“现在我们在调解时,只要提到哪一条村规,乡亲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二)内外联动,拓阵地

在政策引导下,马流泽村以多方法律阵地力求问题及时化解,保障村民利益。一是施展话心室普法“据点”效用,人人懂法。话心室是“五老”专门活动场所,村内“五老”在承担排查化解村民矛盾纠纷任务的同时,还会在话心室宣传法律法规,让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清晰易懂。二是彰显远程用法“驿站”作用,人人学法。马流泽村借助远程连线专业法律顾问,送法进村为村民排忧解难,前移了法律工作关口。三是发挥法院司法“堡垒”功能,人人守法。在村内无法调解的领域,马流泽村借助法院的司法审判功能,以法律维护道德底线。如2018年10月,村集体在收回租赁土地时产生纠纷,“五老”调解无效后选择到法院起诉解决。

(三)动静有法,创新行

为了推动村庄法治进程,马流泽村依法化解难题树立法律权威,实现全村调解信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得起法。首先融情于法,让村民信得过法。“五老”在调解过程中遵循的是“法为上、理为先、和为贵”的工作方法,把法律与情理相融合,讲情理也讲法理,同时弥补了人情调解刚性不足的问题,让调解有温度也有力度。其次远程会见,让村民找得到法。远程法律调解是村内调解的补充,通过远程连线司法所,从原来的“跑断腿”到现在的“张张嘴”,让全村768人足不出村就找到法律法规,彻底解决村民信得过法而找不到法的窘境。再次,顾问下乡,让村民用得起法。法律顾问从“坐堂办案”到“下沉一线”,让村民不必因为请不起律师而用不起法;同时法律顾问在村内以案释法,引导村民依法维权,让法治真正成为治理村庄问题的“良方”。

四、凝经验享和谐,启迪善治,拓三治融合“航道”

马流泽村从搭建自治平台出发,以激活乡土资源为契机,以打造立体治理为驱动,汇集三治经验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一)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是三治融合的根本

2019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明,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农村基层治理长期“疲软乏”的根源是村庄自治组织不规范、不健全。因此,马流泽村创新自治平台,激发村民的创造力和活力,有效链接两委、“五老”、农户多方主体,实现村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村庄多主体协同自治,让村民自治“实”起来。

(二)激活乡土资源是有效实现三治融合的关键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乡村精英流失和现代文明不断涌入,导致村庄出现“老办法用不活、新办法用不对,硬办法用不了、软办法用不当”的治理困境。为此,马流泽村通过激活老人资源,顺畅民心民意;厚植法治的道德根基,激发道德良知,绽放文明之花,以乡土资源链接自治、德治、法治,实现三治融合。

(三)德法兼具是推动三治融合有效落地的重要方式

马流泽村充分整合上级组织资源,通过发动村中多方力量,创设了“道德引领、法律支撑、德法同行”的治理新格局,精准聚焦基层治理发力点,以法治维护公平正义,用德治涵养文明乡风,实现德治教化“全覆盖”、法规村规 “零距离”,以德法为线,密织基层治理网络,促三治融合落地开花。

(四)三治融合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可行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三治融合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引向深入、推向持久、见到实效,从而实现乡村振兴达到乡村善治。马流泽村推动村庄治理权力向群众下移,发挥自治组织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三治融合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还需要政府部门在三治工作上打破界限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