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劼:历史的大是大非,也是科学上的真与伪

2021-06-07 10:16   《长江日报》   周 劼

今天,一位网络科普大V道歉了。

当初他拿着一份大而化之、笼统的人体含水量的科学研究数据,就认为“日本731部队进行的活人干燥实验”是谣言。随着网友搜集和晒出的历史铁证越来越多,证实了他所谓的“不可能”“谣言”,恰恰是历史的真相,他也不得不在真相面前,为自己的“不当和失实言论”道歉。

稍微关注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行史的人都知道,无论是中国的文献记录,还是日本侵华部队的解密档案,还是众多当事人的回忆,还是战后战犯法庭所采纳的证据和裁决,无不表明,它所犯下的包括残忍且反人类的“人体水分含量实验”在内的累累罪恶,是不容辩驳的事实。这些证据单单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里就罄竹难书,般般俱在。面对这样的常识和证据,面对那些无辜的冤魂,仅仅依据一些数据上的差异,就轻易否定这一段事实,一方面反映了作者的轻佻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所谓“科学”研究的局限性。

科学研究中有所谓的“概率佯谬”,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可能近乎为无限小,但它的确发生了。就像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的罪行,放在人类历史之久远、地球空间之辽阔背景下,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它的确存在过。所以科学研究中,不能用概率和可能性来判断事件的真伪。

具体到侵华日军第731部队所犯下的罪行这一历史事件,如同道歉信中所言,“未查证更多史料,仅仅从实验设计有漏洞的角度,凭印象轻率否定了731人体含水量实验”,必然导致“草率谈论、妄下结论”。

而我们从这一“道歉事件”中则看到了,没有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并且在此基础上充分掌握历史资料,所谓“科学”的解释和评论只会歪曲事实、抹杀真相、颠倒是非。

同时也提醒我们,以科学的方法、数据研究历史问题、社会现象,要正面自身的局限,要以人文、历史情怀之热来弥补工具理性之偏。毕竟我们需要温暖而严谨的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在大是大非上立住“科学”的脚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