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东湖评论: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谱写新时代出彩篇章

2021-11-19 09:44   荆楚网   余洋

伟大的党孕育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伟大民族复兴。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肯定了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地位。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别山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前仆后继,革命斗争不断、革命火种不灭,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决定了大别山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孕育了彪炳史册的大别山精神,铸就了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精神不灭,奋斗不止。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辉煌篇章。

彰显坚守信念的政治品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砥砺初心。坚守信念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别山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前仆后继,革命斗争不断、革命火种不灭,铸就了“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丰碑,靠的就是一批又一批大别山优秀儿女满怀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始终坚定信念不动摇,始终对党绝对忠诚,从而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正如大别山革命的播火者董必武在其诗作《九十初度》中写道:“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就是大别山精神中坚守信念的最好注解。

“革命理想高于天”。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在新时代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要始终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忠实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内心最深处铸牢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始终对党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忠诚。

提升胸怀全局的崇高境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接续奋斗。胸怀全局是大别山精神的风格。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大别山区军民为了全局利益,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总是从全局出发、为全局的胜利创造条件,凝结的是大别山区军民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体现的是牺牲小我、无私奉献的风格。在解放战争关键时刻,刘邓大军以“我们在大别山背重些”为己任,千里跃进大别山,不仅为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创造了条件,而且实现了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历史性转折,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区军民胸怀全局,是以革命大局为重,为了革命需要和全局利益勇挑重担、甘于牺牲。

怕走坎坷路,莫想攀高峰。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接下来我们的任务会更加繁重、情况会更加复杂。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清醒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走势、态势,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保持战略定力,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奏响团结一心的时代强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凝心聚力。团结一心是大别山精神的根本。大别山区党组织和人民军队自诞生起,就始终与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党一心为民,成为人民的主心骨;人民一心向党,成为党的铁靠山,筑牢了打不破、摧不垮的铜墙铁壁,凝聚起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在鄂豫皖苏区的重要战斗中,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当红军,广大群众组成担架队、运输队、救护队支援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群众冒着“杀头”的危险想方设法支援红二十八军便衣队,老百姓宁愿饿着肚子、打着赤脚,也要把最后一粒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大别山区党组织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团结一心是重要力量源泉,是大别山精神的根本所在。革命需要团结一心,建设需要团结一心,改革发展需要团结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需要团结一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因为疫情影响,给发展增加了困难和不确定性,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增强团结奋进的意识,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发展面前同心同德、在困难面前守望相助、在挑战面前共同应对,筑牢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钢铁长城,形成携手奋斗、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激发勇当先锋的昂扬斗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开拓进取。勇当先锋是大别山精神的品质。在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长期斗争中,大别山区军民始终牢记使命、勇当先锋,始终奋战在斗争的最前沿。大革命时期,大别山区是全国最早有党员活动,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长征开始后,红二十五军从何家冲出发,勇做“北上先锋”,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历经无数次恶战血战,于1935年9月率先到达陕北,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建立在陕北立下了特殊功勋。毛主席称赞为“中央红军之向导”。改革开放以来,老区人民宁肯苦干、不愿苦熬,凭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劲头,闯出了一条振兴发展的新路子,尤其在脱贫攻坚、生态保护、农村改革、党的建设等方面,创造了很多成功经验。

光荣属于历史,功劳归于人民,未来在于创造。实践启示我们,坚持求实创新,就能兴党兴国;坚持求实创新,就能无往不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人:“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具备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这是对勇当先锋者的时代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条条框框,冲破阻碍改革的藩篱,寻求更大的突破。因此,在“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新时代,我们要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就必须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努力在新时代的创新创造实践中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有所建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