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去”的语法化与相关问题(邢福义)

2017-01-24 13:08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邢福义

“起去”的语法化与相关问题 邢福义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武汉430079) 提要笔者的《“起去”的普方古检视》一文,从“普方古”大三角上检视“起去”,肯定“起去”的存在;这篇《“起去”的语法化与相关问题》,把“普方古”大三角检视和“表里值”小三角检视结合起来,探讨如何对待作补语的“起去”和单用的“起去”,如何看待“起去”同北京话与方言的关系。全文分三个部分展开:(1) 结构配置的语法化;(2)语义内涵的语法化;(3)方言佐证和通语间题。关键词起去语法化方言通语 前言 跟对“起去”持否定态度的众多论著相反,在目前所看到的文献中,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的(语法讲话》是最早肯定“起去”可以成立的论著。《语法讲话(A)》发表在< 中国语文》1953年第3期,其中在讨论补语问题时同时列出了“起来”和“起去”。后来,根据《语法讲话》修订而成的由丁声树、吕叔湘、李荣等先生署名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6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完全保留了原来的意见。①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对“起去”的肯定,不仅正视了这一事实的存在,而且从理论上维护了现代汉语趋向动词系统的匀整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过,这部著作所作的肯定又是有限度的。这就是,认为“起去”只能作补语,不能单用。(商务57一58页)这样,我们就面临一个问题:能不能认为作补语的“起去”才是趋向动词,单用的不是?换句话说,能不能把单用的“起去”从现代汉语趋向动词系统中剔除出去?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弄清“起去”的语法化状况。同时,讨论由此而引发的通语问题。 所谓“起去”的语法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结构配置的语法化;另一方面,是语义内涵的语法化。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但重点有所不同。 壹结构配置的语法化 从单用到作补语,这是“起去”结构配置语法化的一个过程。 1.1单用“起去”单用,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有1例: ①歌数闺,戚夫人嘘啼流涕。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史记•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西汉刘向的《新序》,东汉班固的(汉书》,叙述同一事实时,基本上搬用司马迁的句子,只是个别字略有不同: ②歌数闽,戚夫人烯嘘流涕。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召四人之谋也。(《新序•卷第 ①《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同时提到“起来”和“起去”,是张振兴先生提醒笔者的。 2003年第3期 十善谋下》) ③歌数im,戚夫人戴歉流涕。上起--t-,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皂本招此四人冬力也•(《汉书’张 陈王周传第十》) 后来,南朝宋人范哗《后汉书》和南朝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也用了“起去”: ④(刘恭)惶恐起去。(《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 ⑤钟(钟士季)起去,康(r.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 再后来,唐诗中也可以看到“起去”: ⑥暂语船墙还起去,穿花落水益沾巾。(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⑦方来寻熟侣,起去恨惊尧。(薛能《申湖》) 1.2作补语“起去”作补语,时间上晚得多,在三百多年前的《水浒传》中才开始看到,在其他的白话作品里也先后出现。有两个格式:"v起去”和“v将起去”。如可以说“跳起去、飞起去、扯起去”,也可以说“跳修起圭(《西游记》)•飞修起查(<水浒传》)•扯修jig -t-.(凌檬初《二刻拍案惊奇》)”。《西游记》里,"v起去”出现10次,"v将起去”出现17次。“将”字,明显成了 “起去”作补语的一个语法标志。 到现代,“动一趋”之间的“将”字已经类型性地一概脱落,但是,“起去”一旦在动补结构中充当补语,其趋向动词的身份已经不容置疑。例如:眼中这点光一会儿放射出来,一会儿又收起去(老舍《四世同堂》)}她的嗓门又高起去(老舍(骆驼祥子》)。这里的“起去”,是趋向动词。 1.3单用和作补语“起去”从单用到作补语,两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取代关系,而是累积关系。就是说,后者并未取代前者,“起去”单用并未消失。例如: ⑧祖师道:“你等起去。”(《西游记》第2回) ⑨既是惩说,你起去,我去叫丫鬓熬下粥等你吃。(《金瓶梅》第67回) ⑩凤姐……说着,喝声“起去!”(《红楼梦》第67回) 以上是近代汉语中的例子。再看现代汉语中的例子: ⑧他深恨孙传庭,……喝道:“起去!”(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 ⑩二贵!二贵!忙起去看看,怎么笼子不见了?(梁斌《红旗谱》十二) ⑩“那好呀,”她又朝我做了个鬼脸,“等会儿我起去拿。”(张贤亮《绿化树》三十五) 既有作补语的“起去”,又有单用的“起去”,同一个语言运用系统中便出现二者共存的局面。有的作品里,两种说法都使用。比如:《西游一记》里“起去”出现31次,其中独用的4次,作补语的27次;<封神演义》里“起去”出现9次,其中独用的7次,作补语的2次;《喻世名言》里 “起去”出现3次,其中独用的1次,作补语的2次;《红楼梦》里“起去”出现8次,其中独用的3 次,作补语的5次。观察可知: 第一,"v起去”和“起去”相对比而存在,二者存在内在的联系。由于受到语言运用系统的整体规约,说“起去”,实际上前边留有一个动词的空位。即:“起去”="“0起去”。当叫某人" “起去”的时候,实际上相当于“站起去、坐起去、爬起去”等等。这一点,在二者相对比而连续使用的时候,看得更为清楚。例如: ⑩起去,爬起去,你躺在我身边我心烦! ⑥起去了,起去了,巨龙风筝也飘起去了! 上例都是先说“起去”,然后在前头强调地补说一个动词。如果只承认“爬起去”“飘起去” 中的“起去”是趋向动词,而不承认前边出现的“起去”是趋向动词,这是很困难的。因为二者在方言语义上具有同一性,在结构上具有可变换性。要么不承认“v起去”中的“起去”是趋向动词,否则,也得承认“0起去”中的“起去”是趋向动词。 第二,即使是单用的“起去”,由于适应白话语体的表述需要,“起去”更多地出现了在特定的句法框架之中。比如: a.出现于连动结构,充当前一部分: ⑩他睡不着,巴得天明,起去问他。(《水浒传》第73回) ⑩就地上踏一片云,起叁赶那黄衣女子•(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9……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