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曼诗:在风雨中不断锤炼城市“韧性”

2022-03-18 12:10   《湖北日报》   程曼诗

近日,湖北部分地区出现较强降雨和大风天气,局部伴有雷电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短时大风可达7至10级,并伴有明显降温,很多人直呼“春如四季”。

春天的“脾气”难以捉摸。从“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到“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气温忽高忽低,天气一天三变,都是自然界源源不断给城市治理设置的新考题。

如何回答自然界给出的新考题,是以经验主义按部就班,还是强化底线思维、风险意识,把每一次都当作第一次应对?背后体现出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高低。近年来,“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时常被提起。所谓小概率事件,通常是基于过去的事实判断,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的事件。但小概率事件并非零概率事件,一旦发生也可能造成大问题。及时有效地预防,至少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不断提高城市的抗风险能力。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在天气突变的情况下,一根电线杆、一块广告牌、一台变压器、一条管道,都有可能影响众多市民的生活甚至生命安全。任何一个子系统受到破坏,都有可能对整个城市体系造成伤害。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也越来越多,突发状况层出不穷,城市功能在升级完善的同时,也必须给各项应急处置留足余地。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提“韧性城市”概念,“韧性城市”通俗来讲,好比一根橡皮绳,在外力下既能拉长,也能收紧,最终还能自动弹回原状。自然界的风云变幻不由我们控制,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断帮助城市增强韧性,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抵御外来冲击和突发灾害。不论面对怎么恶劣的突发天气状况,城市动员机制都能适时适当启动,保持基本功能的稳定运转和迅速恢复。

增强城市韧性,意味着要将“小题大做”、举轻若重、落细落小、严丝合缝体现在城市建设、应急体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节点。始终以如履薄冰的心态面对自然界给出的考题,让城市生命体变得更加强大、更有温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涵养与自然共存共生的智慧,增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能力,在张弛有度中保持城市韧性,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才能解答好“同自然灾害抗争”这道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