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姝满:要让信心看得见摸得着

2022-12-09 10:43   湖北日报   余姝满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而且还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释放2023年中国经济工作新走向。

经历了三年疫情冲击,尽快提振市场信心成为当务之急。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一些地区为防控疫情按下“慢行键”或是“暂停键”,人流、物流受限,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受到疫情较大冲击,中小微企业成本压力显著增加,影响国民经济循环,对经济运行形成较大冲击。

市场主体有活力,中国经济才有动力。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稳市场主体信心,就是稳发展。也要看到,2022年,我们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近段时间以来,从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到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一项项举措,都是为了千方百计保住市场主体,助力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的支撑。

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关键就是要让市场主体对发展有信心。发展的信心来自于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要让信心看得见、摸得着。12月7日,“防疫新十条”出炉,提出“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等;12月8日,交通运输部发布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交通运输工作的通知,强调公路等防疫检查点“应撤尽撤”。确保人员流动、物流通畅,这些政策具体落实的过程,也是增信心的过程。当道路畅通无阻、学生重返校园、旅游说走就走、打工人回乡过年,一个个熟悉生活场景回归,热闹的市井喧嚣和温暖的人间烟火,就是信心的点滴汇集。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意味着在战略的稳定性与战术的灵活性上要处理得更为精准。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要坚定信心,更加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促进市场需求恢复,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稳住信心、赢得未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