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磊:让群众满意才是真有“面子”

2023-04-10 13:19   湖北日报   周磊

前不久,一位青年村支书说起所在村庄修路资金被“整合”的闹心事。这位村支书想不通的是:村民家门口的烂泥路“天天盼修,年年难修”,好不容易盼来了修路的政策资金,却又被整合挪用修建“示范工程”。(4月8日半月谈微信公号)

当民生实事遇上示范工程,有限的资金和精力应该优先用在哪里?答这道题原本无需过多思量,更不应该让基层干部左右为难。解决群众心头之盼、之急,却让位于满足对“亮点”“脸面”的追求,这种“假务实,真造景”的做法,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是政绩观跑偏的表现。

打造示范点、建设示范村是好事,但凡事首先要讲求实事求是,有个轻重缓急。群众出门一脚泥,“示范工程”有何用?一些干部看似干事热情很高,但所办之事不一定是群众最需要、最欢迎、最能得实惠的。有的地方习惯于把领导联系点打造为“经验示范点”,集中资源和精力倾注于此,结果没有忙到点子上,群众的身边事成了老大难;有的地方习惯于“造盆景”“搞作秀”,把真金白银花费在“涂脂抹粉”上,搞一些中看不中用的“门面工程”。把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财力物力用来搭“花架子”,不顾群众的真正需求甚至是急难愁盼,不仅会造成资源巨大浪费,更别指望群众脸色好看。

之所以会出现民心工程给面子工程让路的怪象,究其缘由,一是个别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为了讨好上级、早出成绩而主动“造景”,不去问需于民,只顾“琢磨领导”。二是个别地方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不科学,以致于不“造景”就无法评优评先、争取更多资源。就此而言,既要领导干部端正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更要做好督查考核的统筹整合,挤干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水分”,让想干实事的人能够干成事。

古人曰:“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每一项示范工程都应该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中来,上级领导关心的事也应该是群众关心的事。有没有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的脸色好不好看,才是评判一项工程好不好的唯一标准。让人民群众受益、让人民群众满意,才是最有光彩的工程,才是最有面子的示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