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焦 吴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

2024-03-25 16:07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全球经济面临深度调整,“西方优先发展论”大行其道;世界安全局势更加严峻,单边主义、强权政治仍在肆意妄为;全球文明冲突被人为放大,西方“文明中心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沉渣泛起。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理念,旨在打破资本主义主导下的西方现代化狭隘发展主义,超越零和博弈逻辑下的西方霸权式等级性世界体系,突破西方中心主义思维下执迷于文明冲突、文明等级的思维惯性;通过全球发展合作、全球安全维护、全球文明对话等推动各国走向共建共享共赢之路,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普遍安全、文明交流提供正向指引与实践路径,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

全球发展合作:共享时代发展经验与成果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主义已主导世界达几百年之久,人类虽获得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国内与国际层面的公平缺失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等诸多问题。新全球化时代,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南北“发展鸿沟”不断加大,地缘政治危机升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等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对共同发展的期盼愈发殷切,共享发展理念在实践中日益深入人心。中国着眼于全人类的根本和长久利益,顺应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创新性地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助力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是中国助力重振联合国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重要宣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发展领域的生动体现。

应对全球挑战,聚焦发展瓶颈,共享发展经验与成果。当前正值全球政治大动荡之时,美西方大力鼓吹“去风险”、推动“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全球发展瓶颈日益突出;同时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已势不可挡,各国要求团结合作的愿望与召唤愈加强烈。如何有效破解发展瓶颈、解决发展困境已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紧迫且重大的课题。2023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向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首届高级别会议致贺信中指出:“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共享发展是建设美好世界的重要路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的天然一员,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同各国共享时代发展经验与成果。从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到为海外抗击疫情助力,从帮助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减缓债务压力到助力全球减贫事业,从确保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到促进全球贸易、数字经济和绿色转型,中国始终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并肩奋斗,为全球发展事业作出积极贡献,使世界建设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

深化全球合作,开启发展新程,共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国际形势越是复杂严峻,就越需要各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越需要各国真切地展开全球发展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即是这一战略思想的具体实践,中国按照共建国家的发展特点有商有量,开放于全球所有志同道合的国家,寻求与参与国家的利益契合点和最大公约数,共享发展机遇与财富,实现优势对接、彼此成就。中国迄今已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同150多个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合作。这种以合作为核心的共同发展模式,致力于打造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高质量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与各国一道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的道路,不断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共同迈向更加繁荣美好的未来。 

全球安全维护:共担世界格局和平与稳定

国之大者,安全为要。面对大国地缘竞争加剧,地区冲突、局部战争与热点问题频发的全球安全形势,西方仍坚持全球霸权,长期执行“集团对外”政策,给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综合性挑战。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维护全球共同安全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延伸,人类安全共同体理念主张以共赢思维超越丛林法则、以普遍安全超越绝对安全,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坚持合作共赢,推进共同安全,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当今世界,各国安危与共、唇齿相依,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而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包打天下来实现所谓的绝对安全,安全问题也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形式,新型挑战如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等层出不穷,这些都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共同应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方应该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安全之路。”中国在推动新时代全球安全治理的过程中,主张摒弃冷战思维,强调合作共赢,与周边国家构建基于和平稳定、和睦相处、互利共存和共同繁荣的新型国家关系;在尊重各国主权的前提下,通过各国政府、国际及地区组织、智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间的合作与协商,强化国际合作,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安全治理机制。

坚持对话协商,维护世界和平,共建全球安全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是全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和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具备更多资源和手段,应该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同时要支持和鼓励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广泛平等参与全球安全治理,大家共同发挥作用。”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已经逐步从维护全球安全的参与者走向引领者,为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从组织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到在行动中帮助当地建设民生基础设施,中国是组建维和待命部队最多、分队种类最齐全的国家;从联合国、全球反恐论坛等多边机制下的国际反恐合作,到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地区反恐合作,到与东南亚国家的执法安全合作,再到深入参与解决乌克兰危机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国始终积极承担与国力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积极推动共建全球安全共同体,致力于推动国际社会以更有力有效举措应对各类全球性安全问题。

全球文明对话:共创人类文明交流与互鉴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指出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一倡议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文明交流互鉴观的高度凝练,超越了西方“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所隐含的单一文明视角,既为反对西方文明霸权、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价值指引和行动指南,也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文明传承与创新。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历史和当今世界的基本现实。人类社会要持续发展、人类文明要持续进步,就必须正确看待和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多样差异,这些多元差异集结了各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应被认为是文化交流和人类进步的宝贵资产,而非“文明冲突论”所断言的不可调和的对立面。同时,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传承是对一国或一民族历史与传统的尊重,是连结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而创新则是文明发展的动力,是对传统的思考与突破,使得文明焕发新的活力并适应时代变迁。只有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全球化浪潮中保持文明的生命力,为全人类的进步贡献力量。

树立文明交流互鉴观,共建人类文明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其发展和繁荣的根本,也是人类文化交流交往中的一个重要规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世界每一种文明,不论发展水平高低,都需与其他文明进行沟通和学习,如此方能保持生机活力,从而实现更加广阔的发展。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即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具体实现路径,从“一带一路”建设,到博鳌亚洲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再到金砖人文合作,中国一直致力于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积极打造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平台,促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多样性与活力的文明大花园。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更需要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全球文明伙伴关系,促成一个基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更广泛文明间联系的人类文明共同体,共同面对全人类发展挑战、共享文明进步成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