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个理》:村里来了年轻人

©原创   2020-09-07 19:54     

在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有一个叫做绿化村的小村庄,全村802户2688人,贫困户就超过了四分之一。两年前,村里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环境脏乱差、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如今,村里路通了、灯亮了、村美了,群众也富了。

专题:《是这个理》

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广播电视台、中共湖北省委讲师团联合主办,湖北电视综合事业部联手长江云特别策划的系列理论故事节目《是这个理》第七期“村里来了年轻人”正式上线,聚焦走在田埂上的扶贫人。

80后驻村干部  扶贫路上勇当先

2018年3月,绿化村迎来了孝感市直驻村的扶贫工作队。工作队由3名队员组成,他们来自孝感的市直机关和国有企业。队长严仕伦是个80后,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驻村前在孝感市委统战部工作。初次见到严仕伦,发现他皮肤黝黑,脸上还有很多晒斑,和想象中的高学历干部对不上号。他们在经过严格的考察后,来到了这里。当时村里除了基础设施落后,剩余的一百多户贫困户里,有的多病缠身,有的先天性智力残疾,可以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到村后,他们迅速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按照一户一策,绘制每家的脱贫路线图。同时根据村民们反映强烈的通路、通自来水等问题,他们做规划、跑项目。2018年以来,共争取市县镇各类项目资金360多万元,新建广场13个,硬化道路9.26公里,安装路灯、壁灯400多盏、自来水750户等,让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驻村更驻“心”  扑下身子务实干

村民余玉珍,是严仕伦的帮扶包保户。余玉珍的儿子多年前因车祸去世,儿媳改嫁,她和老伴又都有重病,四口人的家里,除了两个不能劳动的老人就是仍在上幼儿园的孩子。第一次去她家里走访,就让严仕伦流下了眼泪。在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后,余玉珍家在2019年实现脱贫。另外,严仕伦从点滴入手,用真心换真情,一点一点为这个绝望的家庭带来新的希望。他们不是母子胜似母子,严仕伦的默默付出,让余玉珍感慨他比自己的儿子还要亲。

扶贫路上贴心人 脱贫致富领路人

村民邹望平在2016年实现脱贫,希望过上更好生活的他,在2017年贷款8万元,办起了家庭农场,却不料,此时妻子和母亲都查出患有癌症,让这个家庭再次陷入贫困的边缘。

在工作队到来后,老邹的困境迎来了转机。从农场的种植、养殖、销售到规划,工作队全部亲力亲为,再加上家人病情稳定后,老邹也有了精力打理,原本荒废的家庭农场重现生机,2019年当年就赚了近二十万。今年,在工作队的建议帮助下,老邹还计划去县城开家实体店,农场有了这个固定的销售渠道后,他的小康路也将越走越顺。

工作队通过培养像老邹这样的致富带头人,带动村民摆脱贫困,并逐渐让小村庄产生自我“造血”能力。2018年全村脱贫55户207人,2019年脱贫86户290人。今年将完成最后3户8人的脱贫任务。不仅是村民们的钱包鼓起来了,大家伙的干劲儿、信心也更足了。

把群众当亲人  却对家人充满内疚

脱贫任务有多艰巨,扶贫干部就有多拼。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他们,把照顾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妻子的身上,这也让他们对家人满怀内疚。驻村后,因为聚少离多,拍张全家福都成了严仕伦全家人的奢望。另外,因为妻子的工作也比较忙,就连孩子上幼儿园接送这样的普通小事都成了大难题,孩子常常是幼儿园里最晚被接走的一个。

无法照顾自己的小家,工作队却用双肩担负起全村贫困家庭脱贫的希望,为了实现今年全村脱贫的目标,已经驻村干满两年的他们,都没有申请离开,他们继续留在这里,向最后的脱贫攻坚任务发起冲击。

在湖北,21575个像这样的驻村工作队、78746名驻村干部,帮扶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截至2019年,湖北省贫困发生率从14.4%降至0.14%,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7266元增加到2019年的12911元。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在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中,我们的扶贫干部始终冲锋在前,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收获,用生命书写忠诚。把扶贫惠民政策送到了千家万户,兑现了党向人民作出的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回首过往,我们可以由衷地赞叹,党的干部们没有辜负他们对与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我们的党一诺千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