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研讨楚文化共商传承发展大计!专家这样说……

2023-04-10 11:36   荆州发布  

4月8日

第五届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来自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古城荆州

共同研讨楚文化的渊源与流变

共商传承发展大计

跟小布一起来听听

这些学术大咖们都说了什么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 王石

楚文化节标志着地域文化高度自觉

“总算来到荆州了,这辈子没有白活。”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动情地说,之前一次又一次通过史书了解荆州,此次终于一见,感触良多。荆州人文化意识非常强烈,朴实的性格渗透着丰厚的修养。

王石说,楚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文化声息相通。楚文化非常浪漫,充满奇思妙想,具有追新逐奇的开拓进取精神。而丰富的想象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源泉,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楚人的创新精神是可以跨越时代、具有历史穿透力的,我们必须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发展中传承、在创新中传承,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王石对此次楚文化节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楚文化节将地域文化作为重要主题来集中讨论,非常有必要、有意义,体现了地域文化的高度自觉,让楚文化在不同的时空产生不同的成果。“祝愿荆州能够创造出与古代荆州文化同样灿烂的现代文化。”

中国屈原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方铭

荆州孕育了楚文化的“黄金岁月”

“荆州作为楚国都城的历史很悠久,作为楚国都城的时代是楚国最繁盛的时期。举办楚文化节是尊重历史、热爱文化的重要体现。”作为全国楚文化研究的重量级专家,中国屈原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时隔40年重访荆州,震撼之余,点赞不已。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荆州有丰富的楚国历史文化遗存。通过楚纪南城遗址的发掘及大量文献、出土文物推断,他认为,“楚国的鼎盛时期在荆州”这种观点是有说服力的,荆州孕育了楚文化的“黄金岁月”。

方铭指出,荆州发展楚文化,要准确定位楚文化,做好荆州地区楚纪南故城等楚文化遗存、屈原等楚文化代表人物生活遗迹的发掘保护与恢复工作,向世人复原楚国全盛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面貌,更要整体研究楚文化兴亡过程,为中华文化复兴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本。他认为,楚文化节对推进楚文化研究、凝聚荆楚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楚文化节办成品牌,成为对外展示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口。

湖北省屈原研究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楚学研究所教授 蔡靖泉

荆州曾是楚文化发展的圣地

“荆州曾是楚文化繁盛的中心和发展的圣地。每次到荆州来,我都怀着朝圣般的敬意。”参加首届楚文化节,湖北省屈原研究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楚学研究所教授蔡靖泉心情激动。

蔡靖泉说,古希腊第一都城是雅典,楚国第一都城是位于荆州的郢都。雅典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楚国鼎盛时期的郢都是楚文化的汇聚场和辐射场。楚文化集中了东周文化的大半精华,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文明在先秦时期的发展成就,成为秦汉以来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楚国鼎盛时期的郢都所在地荆州,在东方曾经犹同西方的雅典。

蔡靖泉建议,荆州要以大视野、大格局发掘、研究和利用楚文化资源,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许是荆州城市之根的阴湘城遗址,纳入楚文化资源的发掘、研究和利用中去,持续做大做强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繁荣荆州的经济文化。他希望,楚文化节能在荆州持续办下去,不断彰显和宣传楚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提高荆州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荆州经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纪南城工作站负责人 闻磊

发掘楚国文明 展现楚地文化

“2012年我就到荆州从事纪南城考古发掘研究等工作,十年荆州工作经历,让我深切感受到荆州的巨大变化。”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纪南城工作站负责人闻磊认为,纪南城遗址所处的纪南文旅区,无论是其中的荆州方特,还是荆州园博园,以及即将推动的纪南城遗址公园建设,对荆州楚文化形象的打造和提升都有很大帮助。

2018-2021年,为配合“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之夏商周课题”和“楚纪南故城大遗址保护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楚纪南故城东垣南门及其北城垣(含护城河)展开考古工作。

闻磊表示,本次发掘揭示出规模宏大的城门1座,基本弄清了现有城垣堆积状况及其建筑年代,并发现了战国早期城垣遗迹的存在,为城址形制变迁和始建年代确认提供了新线索,也对该区域的城防体系有了新的认识。下一步,考古工作者将进一步厘清城内布局和功能分区,并尽可能多地提供城址年代依据,继而大力充实城址形制变迁和周边聚落形态研究,为东周都城和楚文化研究注入新动力。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全美东亚语文资源中心助理主任、教授 李敏儒

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讲楚文化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全美东亚语文资源中心助理主任、教授李敏儒与荆州有着“不解之缘”,1974年,他第一次来到荆州,便被荆州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深深吸引,这也促使他走上了研究楚文化著作的道路。

“在美国的一些高校,只要是开设中国文学课,必然都会讲到《楚辞》。”李敏儒对如何让楚文化被世界所认可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表示,楚文化蕴含的内容丰富,让楚文化走向世界很有必要,要培养更多的双语双文的人才,提炼出更多楚文化元素,真正能将楚地文化、楚国著作,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沟通。此外,要强化受众意识,研究把握受众的特点和需要,将外国人感兴趣的楚文化元素传播出去,从而更好地进行双向交流。

李敏儒认为,荆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荆州博物馆馆藏众多,不少文物举世无双,可多与国际知名博物馆进行合作交流,例如推动文物互展、举行国际研讨交流等活动,从而更能增强楚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湖北省三峡研究会副会长、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院教授 孟修祥

创新传承楚精神 谱写发展新篇章

荆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楚国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孕育出楚人的商贾文化理论思想与人文精神,在湖北省三峡研究会副会长、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院教授孟修祥看来,这对于现在荆州的发展,仍有巨大的影响和意义。

“丰富的自然物产与手工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商品经济基础。”孟修祥说,当年楚国丰富的物产与充足的粮食,衍生出各样各色的农副产品。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带动了商贸业的迅速发展;水陆交通的发达,也为楚地商品的输出与外地商品的输入提供便利。“楚国的综合国力处于鼎盛期时,疆域几乎囊括半个南中国,楚国经贸在诸侯各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谈及荆楚文化在当下的演绎,孟修祥说,“我们要切实增强文化自信,从历史荣光中汲取智慧,让楚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他认为,荆州要运用好便捷的区位优势,利用好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发挥楚人的开拓精神,在竞争中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勇于抢占市场,不断创新发展,谱写荆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荆州博物馆馆员 蒋鲁敬

讲好古文字故事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楚国八百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楚文字,是楚先民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更是楚文化的载体。荆州博物馆馆员蒋鲁敬认为,深入发掘古文字中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更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战国楚简是战国时期,楚国用楚文字书写和流传的一类典籍,具有重要的考古学和文献学价值。尤其是荆州出土的战国楚简,保留了全面的考古信息,在内容的真实性、价值的独特性等方面意义重大。”蒋鲁敬举例说,荆州王家嘴楚墓出土的战国楚简《诗经》中,在篇名和诗的分章等方面,和如今熟悉的《诗经》有很大差异,“这让我们发现了先秦时期‘诗’的面貌和《诗经》的文本。”

蒋鲁敬表示,当前荆州物质文明正飞速发展,更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要挖掘好本地历史资源,讲好古文字故事,把高精尖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接地气的普及性、知识性读物,使广大人民群众更易理解。

省人大代表、长江大学荆楚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卢川

让楚文化从荆州走向世界

“第五届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汇集了楚文化研究最新成果,拓展了楚文化研究深度和广度,加强了楚文化研究的世界交流与全球融汇。”省人大代表、长江大学荆楚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卢川表示,荆州作为楚文化的核心区域所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研讨会选择在荆州召开,意义非凡。

卢川说,打造楚文化制高点,是荆州时代使命。弘扬传统文化,讲好传统文化故事,更重要的是要从历史文化遗产中,继承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因此,生活在楚文化核心空间的荆州市民应更具有“楚文化自信”,要充分发扬楚文化中蕴含的“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崇武爱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争做新时代的“新楚人”。

悠久历史是古城独有的文化资源。他表示,荆州应定位为楚文化学术研究高地、楚文化对外展示交流之地、楚文物保护科技创新之地、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地,方能提升竞争力,让楚文化从荆州走向世界。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黄维樑

“一识荆州我所愿”

“历史上的荆州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楚国八百年,其中四百年的都城历史属于郢都——纪南城。所以毫不夸张地说,荆州就是楚文化的中心。”谈及对荆州的印象,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黄维樑脱口而出。

距离上一次来荆州已有7年之久,但黄维樑对荆州的历史和文化依然如数家珍。

在黄维樑看来,荆州名胜古迹众多,屈原文化、三国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而且荆州出土楚文物的等级和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荆州博物馆、张居正故居、荆州古城墙,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皆值得一游。

他说,在香港,虽然很多人知道荆州,但真正了解荆州历史的并不多,希望荆州加大宣传推介,深度挖掘楚文化时代价值,推动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提到荆州,我脑海里就立马想到李白的诗句‘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我想不妨去掉‘韩’字,‘但愿一识荆州’。”黄维樑说。

《楚味荆州》主编 张卫平

“预制”:让新兴楚菜“走出去”

“荆州是湖北菜的发源地,是楚菜的核心与基础。”《楚味荆州》主编张卫平说,荆州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色鲜明,食材丰富,为打造预制菜之都提供了很好的品牌支撑、技术支撑和产业支撑。

张卫平说,从历史发展上看,现在荆州流行的很多菜肴都源自2000多年前的楚菜,通过对《楚味荆州》一书收录的100种菜肴进行分析,经典名莱“红烧甲鱼”就是《楚辞》里的“胹鄨”,“板栗烧子鸡”则是楚王宴上的“露鸡”,还有白炭烤鸭、五香酱牛肉和白玉糕等27种源于屈原的楚宴菜单。同时,荆州作为“国内淡水渔业第一市”,从楚墓中也出土大量各类“鱼”文物,有鲫鱼、鲤鱼、鳡鱼等十几种,还有炙炉式的烤鱼、棺椁上的阳干鱼、随葬品里的木鱼,充分说明楚人食“鱼”的习俗与传统。

“荆州发展预制菜产业,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基础。”张卫平说,要在产业化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凸显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历史的传承性与现实的时代性,让新兴的楚菜“走出去”,让荆州预制菜香飘全国。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尹弘兵

楚文化:盛世楚国 郢都风华

“荆州地区史前时代就是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重要地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尹弘兵说,自楚国迁都纪南城后,荆州市区成为荆楚地区的中心城市,至南宋末年,大约1600年。楚都迁至纪南城后,楚国进入极盛期,创造了强大的楚国和高度发达的楚文化,将南方地区众多来源不同、文化面貌名异的族群整合成统一的楚民族,为秦汉大一统奠定基础。

“盛世楚国,郢都风华”正是荆州楚文化特色的高度概括。极盛期的楚文化,正处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轴心时期的重要文化成就。中国文化以儒道两家为核心,郭店楚墓出土最早的《老子》,系统阐述早期宇宙观的道家著作《太一生水》,还有大量的儒家著作;屈原人生轨迹大部分在郢都,《楚辞》也是荆州楚文化的产物;天星观楚墓出土的虎座凤架鼓,是楚文化最具标志性的器物……这些都是荆州楚文化的重要成就与历史性贡献。荆州将实施楚故都纪南城大遗址考古计划,是楚文化考古的重大突破,也是楚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重要契机。

湖北省屈原研究会副会长、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 徐文武

楚文化旅游项目 应先上好“文化课”

“荆州要承担科学保护楚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重任。”湖北省屈原研究会副会长、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徐文武说,荆州是楚文化的中心,也是楚文化遗产的富集区,要在楚文化资源创新利用方面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徐文武认为,荆州要更好地弘扬楚文化,首要的是就是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原则,在考古、保护与展示利用各个环节,严守历史文化遗产安全底线;要发挥楚文化遗产的社会教育功能和使用价值,以“价值利用”为导向,兼顾“相容使用”,合理掌握“利用”的“度”。楚文化旅游项目要先上好“文化课”,做好文化预研再“上马”,不能先做项目再补“文化”。

“当楚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之后,很多游客就会到荆州来,提升荆州旅游经济。”徐文武认为,荆州要健全楚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实施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推进楚文化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擦亮荆州楚文化名片。

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副院长、教授 李征宇

让楚文化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

在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征宇看来,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富集地、发展高峰地,楚国在此建都411年,历经20代楚王,楚文化的辉煌灿烂是在荆州创造的。

李征宇认为,楚文化中,诸如“筚路蓝缕”的开拓创业精神、“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等,早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楚文化因荆州而辉煌,荆州在楚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是传承楚文化最好的地方。荆州民众日常生活也均有楚文化的印记。

荆州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彰显楚文化,真正提升楚文化影响力、现代感和时尚感?李征宇认为,要进一步深度挖掘、整理楚文化,了解与认识楚文化的内涵,收集楚文化中可以为现代转化的元素;要进一步建设楚文化的标识地,集中展示楚文化的特色与成就,用当代年轻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融入“声光电”等形式,让楚文化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要将楚文化融入到荆州文旅项目之中,做到文化“出圈”,引导民众在旅游休闲中亲近楚文化、了解楚文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