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足迹·湖北实践 | 小城故事多

2024-03-01 15:50   长江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系列报道《闪亮的足迹》,本期我们去全省城镇和产业“双集中”的试点——黄冈市黄梅县看一看。

2023年,黄梅县新增人口1.1万,同比增长62%。这个数字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记者在黄梅县的街头进行了探访。

黄冈黄梅县居民 曹和平:“乡镇没有县城的教育质量好,后面我们全家直接搬过来了。”

黄冈黄梅县居民 张丽平:“这边的升学率不错,我们很早就计划搬过来了。”

探访中记者发现,人口增长的背后,首先是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集中。以教育为例,2023年,黄梅将乡镇高中迁入城南片区,并取消了入学户籍、购房等限制。光是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就有129所,今年秋季新增学位达到了3000个,带动人口聚集7500人。

学生:“把输入的指令放进去,它就会按我们的指令动,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黄冈黄梅县第七小学副校长 余东展:“我们这里的学生最远的来自广东,更多的都是以前农村的孩子,或者是家长返乡的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来。”

黄冈黄梅县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 吴旭东:“2024年,我们将集聚优秀教师资源,打造优质教育集聚区,新增学位1.1万个,进一步以教育品牌优势集聚人口。”

与此同时,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也在加速补齐——投入5亿元的县人民医院南院区已经竣工,在所有乡镇卫生院都能进行远程心电和远程影像诊断。智慧养老信息平台链接了2家医院、4家超市、11个家政公司。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多重发力,进一步引导人口集聚。

黄冈黄梅县副县长、县政府“双集中”工作专班牵头负责人 王小恒:“布局小型生态分散基础设施,以市区联动推进城市更新,以公共服务来牵引人口聚集,把人导入进来。”

聚拢的人气能不能留得住,还得看产业。在百丝祥纺织公司上班的何花,送完孩子上学,开车10分钟就到了企业。从福建泉州回到黄梅,何花给出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产业潜力。

黄冈黄梅县居民 何花:“过去黄梅就有纺织的基础,是全国第三批的纺织服装产业承接的示范性基地,我觉得未来也是大有可为的,印染的环节在整个产业链中是一个心脏的作用,我们在这边工作也会越来越有信心。”

依托传统的纺织行业优势,黄梅努力延长产业链条。2023年,华纺链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平台入驻黄梅,首次建立了绿色印染基地,补齐了产业链条上的关键一环。何花所在的企业,就是其中之一。2023年,黄梅县新增规上服装企业10家,纺织服装产值过70亿元,同比增长17%。眼下,黄梅以产业发展为根本,夯实集中“硬支撑”。

黄冈黄梅县招投中心主任 王志娟:“围绕文旅农产品深加工,还有纺织服装,将我们的主导产业进一步地聚集,专业园区的配套进一步地聚焦,带动人口的集中。”

产业兴了,人气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了新的变化。这两年,黄梅县以传承古城记忆为主基调,进行城市更新,城市功能分区更加明确,像小南街所在的老城区,主打的就是一个“慢生活”。

黄冈黄梅县刘塘社区党委书记 袁婷:“我们发动居民出资出力拆除违建,街头两边改造建成群众休闲风廊亭,居民的幸福指数很高。”

现在,古色古香的老街每天都有演出,不用搭台子,街边的亭台、广场一亮嗓子,人气自然就来。300多米的小南街,一派白墙黛瓦,却并不雷同,家家都融入了现代设计,小酒馆、汉服店点缀其间。

黄冈黄梅县刘塘社区居民 李女士:“(以前)下雨天过后地下都是泥泞,现在多好,出门也不要换鞋子怎么的,打卡的人多了。”

黄冈黄梅县副县长、县政府“双集中”工作专班牵头负责人 王小恒:“今年我们主要是聚焦新增2.5万城镇人口的目标,以教聚人、以城安人、以产留人,‘双集中’是路径,最终目的肯定是以人为核心的就地城镇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