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德文:调查时怎样获得真实情况

2024-04-15 12:13   北京日报   吕德文

我做田野调查最大的成就感是获得了许多基层干部群众的信任

无论是研究者,还是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要的就是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具体问题。那怎样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具体问题呢?就是用心。所谓用心,就是跟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跟他们交朋友。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就不用担心得不到真实的信息。

我们团队做调研,基本上都处于“风尘仆仆、马不停蹄”的状态,不是在调研,就是在调研的路上。但是,我们很多学界同仁都觉得调研越来越难。因为,基层不欢迎,干部群众不说真话。经常有人问我,你怎么每一次下去调研都这么容易呀?我想了一下,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甘当小学生。学者下去调查,没有多大的资源,也没什么权力,不可能给别人带去什么好处,也没有权利让人配合。但我们是一个学习者的心态,基层恰恰欢迎这些“学习者”。

基层是希望学者去了解真实情况的,这是一个真实呼声。但是,基层害怕反映了真实情况后,被当成一个负面靶子,被问责。所以,基层有时不敢说。如果我们以学习的心态,以平等之心下去调查,只是客观呈现实际情况,并谦虚地分析问题,把调查研究当作一个科学活动,对事不对人,基层就不存在不愿意讲的问题了。

我做了这么多年的田野调查,最大的成就感并不来自于产生了多少理论成果,产生了多少社会影响,而是获得了许多基层干部群众的信任。每到一个地方调研都会结交不少基层各行各业的朋友,经常有从事一线工作的朋友和我交流情况。所以,我自己的日常也成了田野,习惯了在日常中观察、讨论、思考和写作。

只要我们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就必然会获得基层的信任。一次调查有困难,就开展第二次、第三次,只要成功了一次,示范了一次,大家的信任感就会增加一次。最后,大家发现这人还是很务实的,也是靠谱的。由此,大家就可以说真话,我们获得的信息就会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有层次,调查研究工作也会比较踏实。

但凡是用了心的调查研究,大家都不想玩虚的,否则,我们自己都于心不忍,群众更是反感。只要我们真的是在做调查研究,长期不断积累,就会形成非常好的声誉。所以,用心调查,秉持平等之心去调查,珍惜自己的声誉,就会形成正向循环,做到这点并不是特别难。

调查研究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不够的

今天,我们面临一个巨大挑战,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高度同质化,且无效信息越来越多。机构媒体的报道,千篇一律,信息含量很少。自媒体乱象丛生,大多是无效信息的干扰。学术研究报告,也是八股文盛行,但凡有点观点和发现,都要尽量磨平,就怕被人抓住辫子。调查研究还没有开始,就想着报告出来以后会产生什么影响。最后发现,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查,了解到了非常多的基层实际,也接触了很多矛盾问题,但是这些实际情况和具体矛盾问题都没有在调查报告里面体现出来。调查报告埋下了很多伏笔,不仔细看还不知道,一讨论别人都了解情况。大家都在回避矛盾,回避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写调查报告的人,思想包袱太重,怕写出来的东西给自己带来麻烦。经常有人问我,你写的某某文章有没有引起麻烦?我说,没有,从来没有。有些文章涉及被批评的地方会有不满意,这是真的,但他们从来没找麻烦,事后都相互理解。我们做调查研究,最值得期待的结果不就是要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进而促进问题的解决吗?如果只是自娱自乐,那确实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精力去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的前提是做真调查,做真研究,表达观点是真为社会进步,真为国家富强。大兴调查研究,本身就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表现,其初衷就是要形成上下级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充分平等交流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党内民主风气。

调查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得让人说话,得让调查者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被调查者能够实事求是地汇报情况。调查研究首先是一个科学活动,只讲观点,只讲立场,但是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是不够的。

有些调查,一接触到具体矛盾就回避,只用大词盖过去,小心谨慎,只讲好的,不讲差的,或者只是附带讲一点矛盾和问题。只调查,不研究;只研究,不解决问题;哪怕是解决问题,也是轻飘飘的,只解决细枝末节的问题,这些都是不够的。

(作者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