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丹:狠抓落实不等于不讲执行方式

2018-11-05 10:36   《湖北日报》   艾丹

“有些政策制定过程中前期调研不够,没有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对政策实际影响考虑不周,没有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有些政策相互不协调,政策效应同向叠加,或者是工作方式简单,导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产生了相反的作用。”在日前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入分析一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好、效果不彰的深层次原因,要求把“完善政策执行方式”作为六个方面政策举措之一加以落实。

把政策执行方式不科学作为一突出问题来看待,给人以深刻警醒,也指出了以往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为什么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很多,但是不少企业总觉得获得感不强?为什么有的政策纸面上“含金量”很足,但现实中却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民营企业座谈会正是在全面深入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必须改进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要解决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仅有良好的政策初衷是不够的,仅仅看出台了多少政策措施也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考虑到实际执行与政策初衷的差别,没有考虑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没有从实际出发,在微观执法领域过于简单化,不仅让民营企业无法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甚至会事与愿违,背离政策初衷。

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我们必须坚决贯彻、狠抓落实,确保落地见效,这是我们必须强化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但是,狠抓落实不等于不讲执行方式,“不讲条件、不打折扣”抓落实,并不等于不分青红皂白、不顾具体实际“一刀切”。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落实政策、执行政策不能搞“一刀切”……此次座谈会对政策执行方式的一系列明确、具体要求告诉我们,如果政策执行方式上缺乏科学性、精细化,不注重政策水平、工作艺术和管理水平,反而会耽误落实、阻碍落实,乃至让落实变成“落空”。

讲求狠抓落实的执行方式,考验的不仅是政策把握水平和执行能力,更是工作作风。在一些领域,“一刀切”的执行方式看似很坚决、很彻底,跑偏了就会成为抓落实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落地实效,在政策执行中不断提高本领、提升水平,让政策初衷抵达要害处,让发展环境的优化真正让民营企业所感、所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