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辉:莫把“大手笔”搞成“大窟窿”

2019-01-30 10:47   《湖北日报》   李思辉

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独山县投资近6亿的旅游项目,开工5个月就烂尾,数亿元的合同签得不明不白。县里的相关工作人员并未完全看完合同,便交出公章“叫对方自己盖”,以致涉事企业擅自修改条款,改变原本商议的还款期限。

贫困地区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带动经济,出发点是好的,但必须结合实际、量力而行,不能一味贪大求功,稀里糊涂地“搞起来再说”。投资近6亿元的项目,不仅没有变成所谓的大手笔,反而成了一个大窟窿,巨额债务谁来承担?在这个烂尾项目运行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当地有关部门轻信企业忽悠,乐当“甩手掌柜”的“洒脱”;看到了该县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把公章交给企业,任由对方自己盖章的“心宽”;若不是媒体的采访还原,谁能想到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对待重大投资开发竟是如此草率、大意?党中央一再强调防范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甚至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三令五申,反复强调。可为什么在一些地方还是纹丝不动,置若罔闻,一点风险防控的意识都没有?

越是大手笔越要格外审慎,越是重大项目越要有风险防范意识。一些地方草率举债的背后,说到底,还是畸形的政绩观在作祟。为了快出政绩,在任上就见到成效,有的领导干部“别有用心”,乐于搞容易立竿见影的大手笔。至于债务怎么还,风险有多大,并不认真考虑。有了大项目,有了升迁资本,升得高位走人,却把债务留给后来人。君不见,有的地方动辄计划融资千亿建新城,拿当地今后几十年的财政收入去豪赌;有的领导干部为了搞到大项目,利令智昏,对“投资者”红毯铺道、不讲原则,有求必应,结果弄出大问题。民间有句俗话:“有多大的能力,办多大的事”。不是说地方政府不能举债,关键是要量力而行,要严格防范和控制风险,不能为了所谓的“大手笔”疯狂透支,肆意胡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对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明确要“终身问责”,态度非常鲜明。那种不顾及地方财政实力的疯狂透支行为,决不能再搞了,那种毫无风险防范意识,甚至把公章交给企业,让对方自己盖章的麻痹大意决不能再有了。每遇重大项目上马、重大举债行为,都应该对照“终身问责,倒查责任”的告诫自省,严格执行审批程序,自觉接受公众监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