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我成长了进步了

2020-12-11 08:34   腾讯新闻  

我叫杨晓松,是黄平县一碗水乡水淹塘村的一名网格员。2019年10月,我考入黄平县一碗水乡人民政府工作后,组织上就安排我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具体岗位就是接替前一个网格员,当时已经怀孕的准妈妈黄艳霞的工作。

河坝组户籍人口74户3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这九户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既有主观上思想观念落后,发展意识不强,也有客观上老弱多病方面的原因。作为年仅23岁,刚走上工作岗位,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我,刚开始对这项工作来说是一头雾水,感觉比登天还难。但是我始终坚信,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尽快熟悉村情民情,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是必答题,必修课。

村里的会计张兰姐是河坝组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她不但工作认真,而且还是我们水淹塘村的“百事通”,谁家住在哪里?家里有几口人?她都了如指掌,在张兰姐的带领下,我利用给群众宣传脱贫攻坚政策的机会的同时,访民情,探民意,甚至包括老百姓喜欢吃什么?种什么?平时他们的文化娱乐方式主要有哪些等等,我都特别关注,特别好奇。村子里的田埂上、院子里、路灯下,到处都有我们的身影。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感觉我在变化的同时,群众对我的态度也在改变,不像刚开始来时对我爱理不理,不屑一顾的样子。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变化,对我日后开展帮扶工作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更坚定了我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在河坝开展扶贫工作,我并不是孤军作战,在我身后还有一个强大的后援团。村里的扶贫干部,不论是否下雨都要带着一把长柄伞,遇到有的狗青面獠牙扑上来咬人时,此时手中的长柄伞便化身成了”打狗棒“,别看他们在恶狗面前如此勇敢,可他们同样也会怜香惜玉,有温柔的一面。每次下户,他们都会拿着资料跟我介绍河坝组的情况,有时第二次走到某一家房前,他们还会考考我,这是谁家?他家里有几口人?享受了什么政策?等等,总之,他们把我当成小妹妹一样,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悉心呵护着我。

今年秋收时节,持续的阴雨天气,导致许多农户的稻谷、包谷无法归仓,以前在家从不干农活的我,这期间表现出像一个男子汗的样子,连续在地里为群众抢收稻谷和包谷半个多月。随着掌握的生活技能越来越多,群众普遍对我的信任度也越来越高,这无形中又拉近了我同群众的距离。

吴洪吉大爷,有着肢体二级残疾。1996年吴洪吉大爷唯一的儿子因故去世,那一年大孙女才两岁,小孙女也才刚满两个月,后来儿媳妇又改嫁了,这个历经风雨、残破的家庭就只剩下两个小孙女和两个老人相依为命。平日里,我对这个不幸的家庭特别关照,他家洗衣机、电视机坏了,我不管工作再忙,都会第一时间找来师傅帮他修理,帮吴洪吉大爷交医保、买东西、上网查询相关信息,几乎都是我一手帮他家办。

今年国庆期间,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女儿的爸妈,特意从锦屏老家赶来看我,许多同事开玩笑对我爸妈说:“你这个女儿白养了,是为吴洪吉大爷家养的”。当时我的脸红了好长一阵子,真的感到无地自容。

二十多年来,吴洪吉大爷勇敢面对家庭的变故,他依托国家的扶贫好政策和种太子参不仅脱贫致富了,而且还获得黔东南州脱贫攻坚优秀家庭荣誉称号。而其小孙女同样刻苦学习,201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庆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小杨呀,你就像我孙女一样,这一年多来,多亏了你关心照顾我和你奶奶呀!“每当吴洪吉大爷拉着我的手亲切地对我说这些话语时,我总会感到鼻子里一阵阵的酸楚,此时此刻,我觉得无论怎样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现在的河坝组天蓝水清,家家户户都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群众脸上的笑容也明显增多了。在这一年多的脱贫攻坚工作实践中,我虽然失去了陪伴爸妈的许多幸福时光,但我成长了,进步了,更可喜的是收获了许多难以割舍的亲情。同时我也深知,我肩上的责任还很重,我要继续带着乡亲们对我的信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