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长江情·红色篇】不朽的星火燎原,难忘的五大根据地

2021-08-17 17:28   荆楚网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0月秋收起义相继爆发后,两支部队会师井冈山。从此,中国工农大众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为形成牢固的武装割据区域,建立红色政权,将革命推向全国去,毛泽东同志探索并选择了一条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从此,根据地如同星星之火,很快在各地点燃。中国进入了为期10年的以土地革命为核心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岁月。湖北陆续形成了与周边省份共同开辟的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湘鄂川黔、鄂豫陕五大革命根据地,其数量之多,为全国之最。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旧址纪念馆。图片来源:大河报

五大革命根据地,成立较早的是鄂豫皖。在党的领导下,1927年11月我省爆发了黄安、麻城农民起义,建立起湖北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并组建工农革命第七军,制定了“昼伏夜出,远袭近止,声东击西,绕南进北”游击战战术。随后起义部队不断扩大根据地,几经转战,于1930年6月把鄂豫边、豫东南和皖西3块根据地连接起来,建立了鄂豫皖边特区苏维埃政府,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一块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为开创中国革命斗争新局面做出重大贡献。为支持长期革命战争,鄂豫皖苏区政府及时组建银行,发行货币,筹集资金,促进生产,发展贸易。这些重大举措打破了敌人封锁,从根本上为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提供了财政经济保障,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内。图片来源:大江网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坚持最久的根据地之一是湘鄂赣。她是始于1927年9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后续斗争。不久湘鄂赣革命委员会成立。1930步入鼎盛发展期,几个月内陆续爆发了多次数十万人的革命暴动,并攻克长沙建立了湖南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为震惊全国的重大事件。从1927年到1937年,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先后诞生过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红5军、红8军、红12军、红15军、红16军、红18军、红三军团等红军主力部队。红六军团、红一方面军也成立于此。影响之大,闻名中外。据不完全统计,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38万湘鄂赣边子弟参加红军和游击队,征战南北,为中国革命立下不朽功勋。

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纪念园的烈士墓墙,镌刻着42000多位烈士的英名。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当时,在星星之火引领下,辽阔的江汉平原大地,特别是以洪湖为中心,纵横数百公里的湖北水乡,同样燃起燎原大火,开创了湖区水乡武装割据的先例。1928年1月,党中央派贺龙、周逸群等赴湘鄂边发动武装起义,组建游击队, 1930年10月,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在党的领导下,洪湖人民宁死不屈,革命烽火无可阻挡。洪湖水,如同被革命先烈鲜血染红过的水。当主力红军转移后,洪湖人民在地方党的领导下迅速组建起赤色警卫队、赤色教导队、赤色守备队。继而又迅速整编为红军独立团、游击队、赤卫队和少先队。不仅如此,根据地政府还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先后办起了师范学校、初级中学、列宁学校,以及各类干部学校、夜校、训练班、识字班等。并克服重重困难,分别组建起了军队和地方县区乡各级医院,为根据地人民健康和部队战斗力保障发挥了重大作用。

总之,五大革命根据地各有特色。其共同点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人民军队不断发展,群众基础日益巩固,国民党反动军队多次围剿被粉碎。到三十年代中后期,根据地和游击区总计达到15万平方公里以上,约1500万人口。陆续组建起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军团、红三军团、红六军团、红二十五军等红军主力部队,培养出一大批我军高级将领。在长江两岸、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岭地区、幕阜山区,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回望中国革命历史的燎原烈火,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五大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书写了湖北人民为中国革命创造的光辉业绩,铭刻着湖北和周边省区人民共同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展现着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的卓越功勋。她所凝练而成的革命根据地精神,已经融入中华民族优秀品格中,永远激励着我们奋斗不止,拼搏向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