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学科分布--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

2017-06-13 17:15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5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该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6年正式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组建了“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学与汉语教育”学科,并经教育部批准按“211工程”重点学科的要求立项建设。1999年,成立了“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并于2000年11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评审,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02年1月,该学科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该学科有明显的学术优势。其中,现代汉语特别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突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在研究实践中,提出了“小句中枢和句管控”、“动词核心和名词赋格”、“句法结构的兼容性和趋简性”、“复句格式对语义关系的反制约”等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观点,形成了著名的“两个三角”(“表里值”小三角和“普方古”大三角)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该学科点现有教研人员30余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博士17人,在读博士4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0人。学科梯队结构合理,既有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教授这样的领军人物,又有汪国胜、储泽祥、徐杰、周光庆、李向农、吴振国、范新干等一批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的中青年学者,形成了一个团结合作、共图事业的学术团队。

该学科点有严格的人才培养规范,特别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路和方法。这比较突出地反映在:(1)重示范,重引导;(2)强调三个“着眼点”(进攻意识、研究能力、优良学风),同时重视两条“教学链”(学习链:课程学习——研究实践——学位论文:指导链:学习指导——研究指导——合作研究)。这种思路和方法在研究生培养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科学研究方面,从“七五”到“十一五”,该学科点从未中断过承担国家级课题,包括国家级重点课题。仅2001年以来,共承担各类项目35项,经费共计286.5万元;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高等教育出版社、三联书店等出版著作30多部,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高级别奖项10多项。

该学科点注重学术交流活动,学科人员曾多次应邀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参加学术会议、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也邀请了不少国外知名的汉语学者如美国的李英哲教授、德国的柯彼得教授、法国的白乐桑教授、俄罗斯的谭傲霜教授、新加坡的周清海教授等,来我校访问。该学科多次举办大型学术会议,如汉语重叠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2000年)、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第二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2004年)、第二届华文教学国际论坛(2005年)等。

该学科点科研条件优越,建立了内容丰富的现代汉语语料库、汉语方言语料库和汉语资料信息库;有配置了多台电脑的微机室,有可供进行汉语信息处理和语音实验研究的先进设备;资料室书刊齐备;已形成两大成果发表阵地,一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正式期刊《汉语学报》,二为学术书系“华中语学论库”。

相关阅读